为孩子重塑教育读后感2000字 最新读后感作文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16日读后感评论49 阅读2375字

“人世间再没有比‘让人成为人’更深刻、更宏大的课题了。但凡真正沉下心来做教育的人,都必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最优秀的教育者面临的终极‘瓶颈’既不是技术,也不是知识,而是教育者自身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的深度和高度。所有真正做教育的人都深谙这一点,所以他们会以最谦逊和敬畏的心,在‘外在世界’做好匠人,在‘内在世界’寻求开悟。”

这是盖茨基金会北京首席代表、一土学校创始人李一诺女士在本书推荐语中的一段话,深情、谦逊且执着,让我对接下来的“开悟”之旅充满了期待。

本书先重点分析了美国教育的现状,深刻剖析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从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然后讲述了基础教育的使命,强调学校从基础教育开始就要培养孩子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关键技能,更要在大学让孩子拥有决定性的人生优势。

说实话,读这些部分的时候,相较于清晰地觉察到教育漏洞和误区,我内心抵触的声音更强烈一些。作者主张教育亟待改革:要多元评价体制,不要单一标准化考试;要孩子解决真实生活问题,不要毫无用处的题目;要孩子亲手实践探究,不要死记硬背公共知识;要为所有孩子提供拼搏人生的机会,不要贫富差距因教育而持续被加大……应试教育的问题毋庸置疑,但作者这种二元对立的论述难道不是在贩卖焦虑吗?

再比如作者在第三章《教育,与你我息息相关》里有这样的描述:“放眼望去,一所接一所的学校里面,一个接一个的学生终日百无聊赖地消耗着课堂时光,无关痛痒地听着课,漫不经心地写着作业,被迫承受着太多太多出发点有误的标准化考试,在学校日复一日的重压下,放任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一点点消逝。”可同样在第三章,作者援引了各国创新现状对比的表格,其中诺贝尔奖、创新公司世界100强、专利(过去5年)三项内容,美国均遥遥领先。那么前面的描述是不是明显的个人偏见与主观臆断呢?

还有诸多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议,更让我觉得本书只能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而不能有太多的借鉴意义。比如作者在引言部分分享到:“让孩子们尝试着每周练习一种新的写作风格,与他们一对一交流,当面点评作业,再鼓励他们对特别感兴趣的写作风格继续深入打磨。”这是语文老师理想中的作文课,然而现实却是,美国的写作教学是十二个人围一圈进行针对性练习(严歌苓在演讲时提到过),而我们面对的孩子数是50+,这种精细化写作指导基本不可能实现。

再比如Google公司中有16%的员工没有大学文凭,苹果公司有一半的员工没有本科文凭,而阿里巴巴光985/211名校员工就有42.7%,硕士以上学历工程师有46%,本科以上有96%。当中国的企业招聘主要还是看学历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告诉孩子文凭不重要?

因为以上不怎么好的阅读感受,我一度想要放弃。然而想到李一诺女士的那段话,我莫名生出一种为师者的使命感:以敬畏之名,心怀慈悲,努力提高自己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的深度和高度,让更好的自己引领并陪伴学生成为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未来的人,这才配得上学生叫你一声“老师”。教育的创新需要自上而下的改变规则,评价和选拔模式都有待调整,这是一个不断尝试、逐渐完善的过程,而在此之前,作为一线教师,还是有很多自由探索的空间的。

于是我继续阅读本书的第三部分,了解项目式学习的细节,打开了重塑课堂的思路,真正踏上了“开悟”之旅。

当瑞贝卡强调“学校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时,我想到了文言文的教学。如果你默许甚至鼓励学生借助《教材全解》等教辅书明确原文的翻译,那就是亲手毁掉了学生训练“留、补、换、改、删”的宝贵机会;如果你一字一句地将《教师用书》上的参考译文读给学生听,并要他们一字不差地记下来、背下来,那就是亲自葬送了学生用已有的实词和虚词积累解决问题的热情。如果你想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挑战的欲望,你完全可以设置不同梯度的挑战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寻求“信达雅”的译文,完成必要的思维训练和技能强化。

当阿凡提学者组织“从帮助学生学好科学、培养关键技能的角度出发,对课堂进行了彻底地重塑时”,我想到了现代文的教学。如果你借助网络和《教师用书》《教材全解》等资料在课本上记了满满当当的要点、考点,课堂上又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记得满满当当,那你就不要奢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会有提升,甚至都不要奢望他们对语文学科保持兴趣。“积极主动的大脑就如同海绵,而被动听讲的大脑就像漏水的筛子。”你给的答案越完美,让学生记的越多,他们对阅读理解就越没有信心。

当作者回答“我非常愿意帮助学生培养关键技能,但我应该从哪里做起”的提问,公布培养关键技能的五大步骤时,我首先开始反思自己布置的家庭作业:它们能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吗?它们能提升学生多元协作能力、强化以身作则意识吗?它们能训练学生的捕捉文意的敏捷性和对不同文体的适应性吗?它们能强化学生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吗?它们能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吗?它们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吗?如果不能、甚至不确定,那么接下来每一次作业的布置,都三思而后行吧。接着,我也开始反思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真的是以学生为主导吗?学生讨论的时候我干扰了吗?学生各抒己见的时候我肯定了吗?个别学生“躺平”的时候我激励了吗?个别学生猜测老师脑袋里在想什么时我阻止了吗?还有就是45分钟的课堂,我讲的时间超过9分钟了吗?这些问题直叫人后背发凉、额头冒汗啊。

在中国的教育未被完美重塑之前,我想我能做的就是以敬畏教育之名努力重塑自己的课堂。正如作者在书中讲的那样,“一个人如果对教育变革满怀热情,就能让一个孩子、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甚至一所学校发生改变”。这让我想起了海滩上捡拾海星的小男孩,长长的海岸线上那数不尽的海星不可能全部被丢回海里,但是爱和执着会让一只又一只的海星拥有不同的命运。教育不仅应该是为美好的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应该是美好的生活,重塑的课堂会是这美好生活中最亮的一抹。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