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作文收录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16日读后感评论74 阅读1515字

法国卢梭说过:“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谈到信仰,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宗教。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宗教在启迪人们的信仰上是主流,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遍布世界、信徒众多。因为当时的民智未开,很多东西无法科学解释,宗教的出现很好的满足了普通人对未知的探索,缓解了人们对未知和死亡的焦虑和恐惧,而“与神同在”,也赋予了人在另一个角度上永生的意义。在宗教的引导下,人们在内心上得到平静和安宁,并激发出了大爱和善的慈悲心和责任感,人们开始对自身的行为有了更高的追求和准则,这就是道德传统的种子。这对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宗教也有着其消极的一面,因为宗教是民智未开时的产物,通过虚构编造一个理想的国度“天堂”,创造一个虚构万能的神的存在,来诱使人们信服,甚至有时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去愚弄大众。所以,随着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哲学和科学兴起,给人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现在世界的信仰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信仰科学的人们坚持实事求是、理性地看待世界,坚信科学是人类追求永恒的奥秘;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们坚持唯物辩证地看待事物,坚信人类的思想永不灭亡;信仰儒家君子之道的文艺之人,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之路。所以说,信仰并不一定是宗教信仰,在历史的洪流中,信仰是流动的,更是与时俱进的,不断革新的。

信仰使人无畏。有位名人说过,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信仰帮助人们认清世界,消除了对于未知的恐惧和焦虑,获得了内心的安宁,并赋予了人在更高层次的永恒之感。所以有信仰的人,充满了勇气,无所畏惧。科学家们不惧鬼屋传闻,因为他们有着一双“火眼金睛”能看透其中的本质——科学;陶渊明不惧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因为他有着更高的追求——君子之道;红军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忠诚勇敢、不怕牺牲,以肉身阻挡敌人的枪炮,因为他们有着更崇高的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所以,有信仰的人内心是平和的,是无畏的,是幸福的。

信仰是道德的泉眼。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行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时道德便出现了。而一个人怎么才能自发的产生对自身言行的约束?这就需要信仰,当一个人有了信仰,有了更高的追求,就会激发出他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也就是传统所说的仁和义,一个人一旦讲仁义,那么他就会自觉地感受道德风范、遵守道德规范、提升道德修为,那么讲道德也就能在社会上蔚然成风,真真正正地实现以德治国。所以有了这信仰之泉,道德之水必然会川流不息、波涛汹涌。

没有信仰的人就只剩下信自己。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信仰,就会有错误的信仰;一个人什么信仰也没有,那他就只剩下信自己。这个信自己也并不是自信,真实的自信是建立在外界客观评价基础之上的,一个人能力往往有限,都有无能为力的时候,这种信自己,可以说是一种盲目的信念感,坚信自己就是对的,可以说是一种自负与自大。自负者往往会夸大自己的本领,对于别人的意见也一味排斥,总是坚信自己的经验,但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自负的人是自己把路走窄了。所以,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有信仰未必能成大事,而没有信仰却将一事无成。而且没有信仰的人,不受道德约束,做人没有底线,往往不择手段,虽然表面看不出,但缺少仁义的礼貌和客套,往往冰冷没有温度,就像辜鸿铭评价日本人的礼貌,这是一种虚假的仪式化,下跪、鞠躬很容易学会,但不会给别人带来任何真正的愉悦,像一朵漂亮但没有味道的假花,而中国人的礼貌才是发自内心真实感情,使人愉悦和谐、如沐春风。

信仰的种子一旦播下,收获的可能就是参天大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也离不开信仰的根植。所以,让我们坚定信念,不忘初心,负重前行!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