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一书是作者刘小枫于1998年出版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的再版,作者为了凸显中国现代性问题,所以将原书再版成为了两本,《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为原著的前三章,主要是对“现代性社会理论”的⼀些知识性的梳理。书中作者所说的“现代性社会理论”实际上主要是西⽅古典社会学家(韦伯、涂尔干、齐美尔、舍勒、特洛尔奇等)的理论。刘⼩枫将这类关注现代性问题的社会理论统称为“现代学”。选择这本现代性哲学著作的初衷是因为笔者所研究国家治理之现代化定义,有部分学者将“现代化”与“现代性”作比较或套用。但是在笔者搜寻部分资料后发现,现代性一词在不同学科领域所代表含义都有所不同,即使在社会学中其含义至今都没有固定而具体的定义,因为现代性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的西方,学者们研究角度、时间跨度、研究范围乃至研究范式都有所不同。选择《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一书也是因为作者在前几章中对于西方几位主要社会学家的现代性定义做出了系统而又详实的论述与比较,对于初探现代性的笔者有极大的帮助。
1.书中对于现代性的论述
现代性源于西方社会学理论,按照众多学者的研究思路,便是从“现代现象”这一实际表象入手。现代现象本质上是源于西欧文化基因的历史演化,由于国家商业文明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理念的扩张,与欧洲古代的国家形态和理念形态出现不可调和的分歧,这一表象便是现代现象。引用舍勒(Max Scheler)的话,现代现象(Modeme)是“事物和人的巨大变形”,其程度之深远、触面之广泛,远甚于欧洲中古向近代的演化。并且,现代现象带来的商业文明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构成了20世纪世界的演变基石,也正是资本融入政治的写照。对于中国近代来说,这一西方现代性并非是勾起了中国本土的资本萌芽(近代中国资本经济生存空间极为狭小),而是强行植入了中国土壤。
说回现代性,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直接论述自己认为的现代性定义,因为康德对于“现代性的边界”所做出批判,哈贝马斯等学者认为现代性是不可言状之物,需要不停不断充实,因此作者运用了原书的副标题“现代性与现代中国”,通过具体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来理解现代性、实践现代性,而非界定现代性。事实上不仅仅是本书作者刘小枫,周宪、许均在其主编的《现代性研究译丛》的总序中指出,现代性既是一个时间范畴,一个可以界划的时段,又是一个质的概念,亦即根据某种等级变化的特质来标识这一时段。周许二人认为,“关于现代性起源于何时或终于(如果有的话)何时,以及现代性的特质究竟是什么,这些都是悬而未决的难题”。
但是于笔者来说,因为现代性定义之繁多,特别是涉及到语言哲学方面之晦涩难懂,加之笔者仅想探究治理现代化对于现代性问题是否能有所实践借鉴,故笔者自认为现代性问题,一方面是:有具体(或相近)时间跨度的时期(即十七世纪后欧洲步入工业化世界这段时间中)劳动力的进步、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启蒙的进步等方面所带来的与传统的割裂问题。另一方面是:没有具体时间跨度,由于某段时期内现代化所带来的理性追求,即人过于注重科学的、理性带来的与传统有别的“社会进步”,但是忽略了人类感性的诉求,可能表现为社会过分注重自我意识、个人理性和个人价值,而忽略了人类的、公共的理性、意识和价值。笔者更倾向于研究后者这一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现代性。
2.书中关于现代性问题的观点
作者在文中主要章节论述了“现代⼈的类型,也即现代⼈的⼼性结构和精神气质问题;现代化的政治-经济结构问题;中国的现代性问题”,笔者更为在意的是中国的现代性问题。因为中国现代性问题不仅仅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还包含了中西之冲突。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转型正如上文所提,是被西方所强行植入。中国近代以前也是存在资本萌芽的,为何没有与西方现代性同步,或者在西方现代性影响之下而自生发展,作者用了单独一节来论述这个问题,并设问:“中国为何没有产生资本主义”是假问题?标题设问是假,论述中国与现代性关系是真。
作者在附录二“多元的抑或政治的现代性”中提出了现代性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就是“多元现代性”,运用这个观点来论证中国与现代性问题更为贴切。为何西方历史社会学理论范式无法解释中国近代经历,进一步推论,为何中国现代性问题不同于西方国家,是因为非西方国家并非一定要、甚至不应该唯西方的“现代性”方案马首是瞻。比如说,中国、印度或者东亚应该有自己的“现代性”。“现代性”是多元的,意思是说,不同的民族国家及其文化传统应该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现代性”或者“现代化”。但是作者所提出的“多元现代性”却有着西方的价值倾向,因为作者认为“多元现代性”仍然基于现代性的基本价值——自由民主。由于西方率先以带有其“自由民主”价值观念的现代性进行扩张,就必然带来多元主义与普遍主义的冲突,换句话说,现代性可能是一种信念式的主张,(西方)现代化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未来社会所“想当然”的模式。“普遍主义是强者给弱者的一种礼物,它以双重的约束出现在后者前面:拒绝这种礼物是失败;接受这种礼物也是失败。”
回到中国现代性问题上,以作者的观点,中国选择了一种“反依附”的社会理论,这一理论的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且受马列主义的影响,中国也提出了不同于西方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主张。虽然中国获取现代性道路不同于西方,但是其最终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笔者认为是有共通性的,都是追求理性、自由、解放、公平、正义等价值,都是通过经济层面、政治层面、科学技术层面、社会制度层面、人的思想意识层面等。在这一角度上来看,“多元现代性”应当是现代性的载体是多元的,但现代性的内容一定是有具体所指的。如果说现代性是多元的,即可以说不同的民族国家有不同的现代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把现代化模式与现代性等同起来了。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一书虽然是刘小枫对于现代性社会理论的解释与梳理,但是其中一些表述仍带有一些作者自身的倾向在里面,特别是在最后一文中对社会主义的批判,对“自由民主”和自由主义的溢美,尤为明显。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