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看到书名的那一刻我就在想,“当我遇见一个人”那个人是谁?是什么样的?他与作者是什么关系?又与我会产生怎样的精神交流?但从开始打开书的第一页,我慢慢认为“那个人”是指自己,那是在爱意包围下的本我,也是可以去传达爱意的本我……
当我以为我开始逐渐读懂了这本书感到有丝欣喜的时候,猛然发现,这本书什么时候开始从爱自己,爱孩子,不打扰,不阻止,开始变成了去认同,从教你放手到教你回应,我急忙放下那丝欣喜,重新跟上作者的步伐,还好还没被落太远。
书中说不同回应,带来不一样的人生,给孩子生命最好的滋润,是确认孩子的感受。我想这就是常说的共情吧,“我尝试站在你的角度,感受你的感受,做出对你而言最贴切的回应。”但是我想,共情感受能力也是分等级的,就像老师在读书会上说的,如果有一个能完全感受到你的感受的人,那你一定要珍惜他,因为他将是你最好的灵魂伴侣。原来看《看见》这本书柴静曾经说过“只有同样经历过无边黑暗的,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我想这句话的意思应该叫做感同身受,应该是共情能力的最高等级吧。
既然学习了,我也试着去运用,发现效果貌似还不错,当然可能也偶尔体会错了对方的感受,弄出笑话,但是在彼此的关系上更进了一步,因为他同样也感受到,我开始去理解他了。我想我阿姨家的弟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好像天生叛逆,爱自由,有爱冒险,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有远大的抱负,但是他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父母,实在难以理解他的年少轻狂,但是我可以,我可以感受到他的目标,可以体会到他的热血,所以我们之间有很好的沟通,他也愿意多听我说几句话,当时只觉着很神奇,以为是我们同样年轻,现在看到书才知道,是因为我确认了他的感受,他觉着他的感受,他的热血有好好的被认同,被尊重。
共情力真的很重要,当然有过亲身体验之后的共情力更珍贵,比如现在的我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已经不会再去催促商家的上菜速度,打包速度,不再会那么的不耐烦,也不会再认为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应当,因为高三毕业之后,我当了两个多月的暑假工,一开始因为不熟练耽误了顾客和外卖小哥的许多时间,我现在依然感到愧疚,但我更能体会一个前台有多忙碌,以至于当我现在在看到有像我当时一样手忙脚乱的前台时会努力保持微笑然后我告诉他,不急可以等。
我一直认为有共情力是一个人懂得爱的表现,现在发现共情力也是一个人懂得沟通的表现,虽然书中是在说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但是在对短时间内还用不上母婴关系的我来说,这同样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