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第一读后感 最新读后感范文作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3月15日读后感评论38 阅读1625字

《学生第一》是北京十一中学李希贵校长的众多出版的书之一。每次看李校长的书,都有深深的震撼,原来教育还可以这样做。感悟确实太多,概括如下。

看见每一个孩子,每一位教师。

李校长做了很多事情,都是致力于让每一个人都能被看见。他有花样繁多的表扬方式,不管是校园之星,还是月度人物,还有给教师子女发奖等方式,他用各种方式把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推到大庭广众面前,用放大镜扩大优点,让每一个人都有成就感。

这一点我感触非常深。我们班大多数孩子都很自卑,每当让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都恨不得把自己藏起来。我经常在课堂上发飙,我是来当老师的,不是来唱独角戏的。讲课给一潭死水听吗?

每一个低着头的孩子,都在祈祷,老师,你最好不要看见我。但是他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咆哮,我渴望得到关注,渴望你看到我其他的闪光点。我也渴望被看见,渴望你看见我的优点。

看过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小女孩,听力不好。也许是家族性耳聋。有一天一个男孩子带着班里的人做了一个恶作剧。就是当这个小女孩进到教室的时候,每个人都装作说话,其实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这个小女双手抱头,竭尽全力去听,但是每个人都在说话,她一点儿都听不到。从此之后,这个女孩子就真的聋了。听起来非常可怕。

自我实现,是每一个人最高级的生命诉求。成功是成功之母。

所以,看见每一个孩子,人生苦短,学海无涯,给他们奋斗的目标和理由。

你的看见,就是他的发动机,就是他努力的理由。

教育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教育。

李校长的书里,几乎都是琐碎的小事。怎样去看望退休的老教师,怎样编课本,怎样出试卷,怎样开学。但是每一件事情,都做的那么精致。仿佛校园里所有的事情,都变成了教育学生的一个契机。

他的思路是开放的。遇到问题,他从来不找借口,而是告诉自己教育就是这样,孩子就是这样,人性就是这样。之后静下心来,找到契机,最后收获智慧,收获一个个惊喜。

把一个个单独的教育事件,做成一个课程。

教育是琐碎的,这些琐碎的小事,往往消耗掉了老师很多的教育激情。但是,李校长可以把琐碎的小事串起来,变成流程,进化为课程,之后变成教育这个框架的一个部分。

比如说开学仪式,就变成了开学课程。语文课变成了语文专用教室,学校运动会变成奥林匹克运动会,学校里所以琐事大多由学生承包,并有完善的机制。这一切教育实践变成课程,最大的好处就是,打破了教育生活的碎碎,用流程控制路程,省事,科学且高效。

而且,既然变成了一个流程,就会有走向。这也会提升你的教育境界,你的格局。

并且既然是一个过程,就会让你发现新的生长点。

我想,要想扩大自己的格局,把一个个琐碎的教育事件变成流程,应该是一个必经之路。

让乘客坐在司机的位置上。

其实就是一个以目的为导向的思考问题的模式。

买书,让老师看,所以,就让老师买书。

教材,是学生学,所以,就让学生参与编写。

教育,是为了学生成长,所以,就让学生评价。

上学,后来需要就业。所以,就有各种职业的调查,评估。

很多时候,我们走的太远,就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我觉得当一个老师,不是因为走的太远忘记了出发的目的,而是因为教育生活太琐碎,千头万绪,我们找不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我们就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

教育婆婆多,什么人都可以指手画脚。

其实,所以我们身处教育的泥石流中,被泥沙裹挟着疲于奔命,能好好活着就不容易了,就会忘记为什么要出发。

真理是朴素的。

读这本书,和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有一些相似的感觉。就是真理是朴素的。

里边没有旁征博引,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就是怎么让学生写好作业,怎样让学生认真听讲。这就是真正的教育的落脚点。很多人去北京十一学校考察,回来之后说,只可以仰望,要想达到那种境界,真的是太难了。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教育理念。所有的出发点,都是源于普普通通的,每个学校都有的教育问题。他们用更大胆的方式,解决了我们以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慢慢的,就创造了十一中学的奇迹。

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做教育。打开思路,不怕挑战解决问题。扩展教育视野,走出新的路径。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