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向来被大众和学界视为一项严谨而又艰深的学问,而对人类大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脑部结构、作用的理性分析,与生物学的关系似乎更加紧密。而本书作者开创性地将大脑结构与情绪风格联系起来,可以说,《大脑的情绪生活》作者的研究为脑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从前无法解决的一些医学难题(如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等)提供了新的思索方向和可能的突破口。《大脑的情绪生活》作者将此书定位为一本“自助书”,但与普通市面上的自助书不同,本书融入了神经科学方面的理论,因而具有了一定的学术性和深度。《大脑的情绪生活》主要围绕作者所提出的六种情感类型进行分析,这个分类法与心理学或大脑科学的其他很多分类法相比较,更清晰、更简易。因此,本书比普通的“自助书”更进了一步,因为能将神经科学理论与心理学相结合,一起分析情感问题的图书并不多见,正是因为这种创新路径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此外,作者并非专注于理论说明,而是将其运用于实例分析中,说明了*情绪类型可能造成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多动症和社交障碍等),其中不乏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因此,《大脑的情绪生活》不仅具有可读性(作为理解个人情绪问题的“自助书”),而且具有一定的学术高度,能够引起相关研究人士的讨论。因此,它不仅适合大众阅读,也可以促使心理学、神经科学、病理学等诸多领域的学者进行思考
为什么一些人遭遇挫折时可以迅速振作,而另一些人却会陷入绝境?为什么一些人善解人意似有读心术,而另一些人绞尽脑汁也无法猜透别人的心思?为什么一些人总是神采奕奕,而另一些人却总是郁郁寡欢?
本书的作者理查德·戴维森从情绪风格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上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
情绪风格指的是人们对生活经验做出反应的某种持续不变的方式。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包含六种基本的情绪风格:分别是情绪调整能力,生活态度,社交直觉,自我觉察能力,情境敏感性,以及专注力。一个人的情绪特征就取决于他在每个情绪风格区间上的位置。
情绪对大脑功能和精神生活都处于中心地位。像恐惧、愤怒、同理心、信任、感激等情绪都是人们在严酷的生存竞争中积累下来并通过自然选择内化为神经机制的禀赋。这些情绪对人的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每一种情绪风格都对应着一种特定的大脑活动模式。
情绪风格是由基因和环境决定的。而影响情绪风格的基因并不是任意开关的。打个比方,基因给枪装上了子弹,但只有环境才能扣动扳机的。潜伏在基因里害羞、攻击性或行为不端倾向,能否在一个行为中体现出来,取决于这个人儿童时期的生活经历。
我们DNA更像是一个人收藏了各种CD,仅仅拥有一张CD并不意味着你就会播放它。仅仅拥有某个基因并不意味着这个基因就会被开启,相反,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决定着基因的开启。比如,即便我们基因具有焦虑的倾向,只要我们是在一个鼓励沉着镇定的环境中长大的,焦虑DNA就将受到抑制,使得它无法对大脑乃至我们行为和气质产生影响。这就好比我们从未将那张CD送入播放器。因此说,情绪风格是可以通过后天刻意锻炼改变的。
情绪不仅能改变着我们的心灵和大脑,而且掌控着身体。焦虑会让你血压升高,脉搏加速。而心满意足则可以增强你的免疫系统,让你比那些成天郁郁寡欢的人更不容易受到感染和传染性疾病的侵扰。
大脑的神经具有可塑性。大脑受外在环境的输入刺激而使得它结构和功能可以发生显著的改变。比如,在小提琴家的大脑中可以观察到,控制手指的大脑区域在大小与活跃水平上都有明显增加。人们的思想和意图,甚至纯粹的意念也可以给大脑带来根本上的改变。比如,虚拟钢琴学习。禅修等。
总之,改变情绪风格,提高情绪调整能力,增强社交直觉,变得对自己的情绪状态和生理状态更加敏感,提升你对周遭环境的应对机制,增强你的专注力,提高幸福感。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