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他在大风中,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与他一起长辞的还有他那曲折而伟大的人生和那个一去不复返的伟大时代。
说起贝多芬,绝大多数人也止步于闻其名而不知其身,似乎对他略有了解的人并不占多数,但当我们提起《D调弥散曲》或《第九交响曲》时却又妇孺皆知,贝多芬是如此的神秘,却又如此伟大。
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清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掠过。但在片刻静止的空气中,已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带着悲壮的雷吼,充斥着声响的恐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然后瞬息间风停了,欢乐依旧是欢乐,在这欢乐中保存着一丝一缕的悲哀,而在这悲哀里又永远保存着一丝希望。但不大会,又有奇怪的水汽蒸腾而起,蒸腾地散开,忽而四散,忽而凝结,它们的又凄凉又古怪的骚动,罩住了心,终于天空暗淡了下来,而那颗心也再也不曾跳动。
贝多芬所生的时代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时代,是一个艺术、音乐、哲学和征服共存的时代,我想这也造成他刚烈愤世嫉俗和柔情并存的性格,这并不难从他写给他人的书信中看出,如贝多芬写给他曾经的爱人特雷泽一封名为“不朽的爱情”中有这样一段:“没有了你是怎样的生活啊!……——安静罢…….安静——爱我啊!——今天,——昨天,——多少热烈的憧憬,多少的眼泪对你,——你,——你,——我的生命——我的一切!别了!——噢!继续爱我呀,——永勿误解你亲爱的L的心。——永久是你的你的——永远是我的——永远是我们的。”他所描写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对爱情的美好憧憬,但也许是因为他的病痛,也可能是他那古怪的性格,无形中是他的爱人感到难以忍受,而他自己又因之感到绝望。这也导致他终生未婚。
但对于贝多芬来说最大的打击并不是婚约毁了。对于一位音乐家失聪无疑是最大的痛苦,他连对病愈最后的一点希望也被抹灭了。他的强毅的天性不能遇到磨难就屈服。他在信中这样写道:“我的体力和智力突飞猛进……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不过才开始。我窥见我不能加以摆脱了这疾病,我将拥抱这个世界!……..”的确,贝多芬是一个守信的人。他开始将所有的精力全部倾注到创作上。爱情的失败,疾病的痛苦,顽强的意志,这时骄傲转换,这些内心的悲剧,都反映在了一八零二年的大作品中。
贝多芬的作品大获成功,他在音乐界和贵族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维也纳会议的成功,但那个时代似乎并不希望让贝多芬舒服太久。祖国的瓦解,革命的爆发,自己保护人和朋友的离开,资金的短缺加上他本就带病的身体,使他日渐消瘦。在此光荣的时间以后,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
死亡终究还是到来,一八二六年,他在维也纳病倒了。就连他最疼爱的侄子也不在身旁。最终,他在三次手术后,在穷困潦倒中,在被臭虫不断的骚扰中,他的人生落幕。好似在他看来这是解脱,像是他临终前所说的“喜剧的终场”,——我们却说他一生悲剧的终场。
对于贝多芬的评价和见解至今都在不断地被争论和探讨。哥德评价说:“贝多芬不幸是一个倔强之极的人;他认为世界可憎,无疑是对的;但这并不能使世界对他和对旁人得愉快些。”。博雷先生见解贝多芬是是这样说的:“可是他精神的力,还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贝多芬所在的时代决定了他的性格,而他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人生是一道险路,也是一条不曾有人走过的路。纵观完贝多芬的一生,引得我们深思。贝多芬的一生一直在努力地去爱,但除了少数的挚友以外他从未被真正地爱过。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一位思想家——倡导革命;一生中从未放弃过希望和争取,哪怕是病魔缠身,哪怕是亲友离去。他的作品无疑是伟大的,也无疑是悲壮的;他的人生无疑是荆棘的,但这并无法掩盖它是闪耀的;他的作品被无数的后人传抄和演奏,而他的故事也被无数次从墓中刨出再与人们讲述........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吝啬于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慷慨的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痛苦铸成欢乐,——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的话语,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