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2000字五篇 最新读后感范文作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3月14日读后感评论190 阅读11487字

人类简史读后感2000字1

《人类简史》这本书是我今年重新捡起读书习惯后计划阅读的第一本书,也是我去年没有看完的一本书。幸好是选择继续看完它,因为有趣的内容才是坚持每天抽空看书的动力呀!我觉得它不是一本正经地告诉读者,人类(智人)存在前后的几百万年间发生的历史。恰好相反,跳出所谓的“历史”,不以人类必然的身份和地位自居,而是以一个物种因为一些偶然,我们暂时地占领了这颗蓝色星球这样的角色,和大家聊聊人类的历史。

虽然我不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但是直到翻完最后一页,我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人类真是渺小,但人类也是真的厉害。

地球存在了45亿年,有机生物形成是在38亿年前,而直到600万年前,才是人类和黑猩猩最后的共同祖先存在的时间,而智人,仅仅是20万年前,才开始在非洲演化,到了今天这番模样。——[“Homo erectus”(直立人),一共存续了将近200万年,是目前所知存续最久的人类物种,而我们智人看来也很难打破这项纪录。]。每当我看到这些,心里反而轻松释然,人类都不知道能存在多少年,个体短暂的人生又能如何呢?

但是单单看人类存在的时间,说人类渺小又并不完全公平。在智人出现的短短20万年,创造了由虚构故事维系群体和社会的方式、演化出了农业社会、形成了文字、发明了金钱,以及各种精神上的信念,例如相信神相信上帝,到现在相信科学。从人口数量上,也从原来的数万增长到现在的70亿。占领了地球几乎所有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甚至让土地上原来生存着的动物无处可去乃至消失灭绝。

不过感触更深的还是在一些章节里面,我就选几个我印象深刻的分享一下感受好了。

农业革命是场骗局

书的第二部分第五章讲到:从采集走向农业的转变,始于大约公元前9500年~公元前8500年,发源于土耳其东南部、伊朗西部和地中海东部的丘陵地带。

也就是说一万多年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次重大改变,通俗地讲就是:从四海为家到定居生活,从靠天吃饭到靠劳动吃饭。乍一看人类是在进步与提升,人们应该比以往过得更加安定和清闲,无需为食物而烦忧,也不用担心野兽的侵袭。然而事实的确如此吗?采集时期的人们,“就算住在最贫瘠的地区(像是卡拉哈里沙漠),平均每周也只需要工作35~45小时。他们大概只需要每三天打猎一次,每天采集3~6小时。”作为现代社畜的我看到这个工作时间实属羡慕了。那反观进入农业社会的人们呢?农民的工作肯定是比采集更辛苦、劳动的时长也更长,但是吃的东西,也就是种植的食物反而相比采集而言变得单一。此外,随着王国和帝国的出现,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成为了统治阶级剥削农民的利器,农民往往辛苦劳动后非但不能吃饱穿暖,还因为赋税和农活失去了自由。所以作者才说“农业革命可说是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看上去不无道理。

但仔细想想,大部分现代人的生活可比远古时期的人类轻松方便多了,如果没有中间任何一段历程,人类也都不会实现今天的盛况。效率的提升给了人类更多的时间膨胀欲望,得到想要的生活。

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是一家

书的第四部分科学革命,讲到“究竟欧洲在现代早期培养了什么潜力,让它能在现代晚期称霸全球?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相辅相成: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

“对现代欧洲人来说,建立帝国就像是一项科学实验,而要建立某个科学学科,也就像是一项建国大计。”

以前我会认为,是资本主义需要科学,科学服务于资本主义。但是从来没想过科学是在资本主义中诞生的,科学本身也是一种思想,而不是工具。哥伦布为什么发现新大陆如此兴奋?并不只是因为获得知识,更多的是因为可以获得新的领土和新的财富。而又是什么驱动着人类去相信地球是圆的?科学的思想让人类看到了新的未来,于是无神论者越来越多,大家开始相信自己的头脑多过对神明的祈祷。

这里想抛出一个疑问:金钱的本质是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并没有钱,人类只需要食物,大家开始采集,并组成群落互相帮助。但是在今天,人类也需要食物,还需要满足其他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需求,这些通过钱来实现。人类一直都有需要的东西,实现和得到它的路径不同,但是本质都是一个:交换。交换的背后是什么?是信任、是约定。

人类是靠着信任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说起来好像很伟大,实际上说明人类很简单很脆弱。假设有一天资本主义或者金钱的信任体系轰然倒塌,到时一定会是一片混乱,直到建立起新的信任体系,才能把人们解救出来。

我们到底是越来越不快乐了吗?

书中第十九章讲到:“目前大多数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纲领,虽然都说要追求人类幸福,但对于幸福快乐的真正来源为何却还是不明就里”相信每个人都曾经问过自己如何快乐?为何快乐?人们都非常重视自己的主观感受,乃至世世代代都在探寻人的价值,也产生了众多哲学家、心理学家、思想家。直到现代,生物学领域也给出了一份答案:人在高兴的时候会分泌多巴胺,身体的一些激素水平决定了人们产生快乐的感觉。

但这就是标准答案吗?反正我个人看到这份答案并不满意,我还是不知道快乐的真正来源是什么。尽管我时不时给自己制定目标计划,在实现时去感受快乐,尽管我会安排自己做一些喜欢的事,这样会感到快乐等等。常常会听到一些话:现在虽然物质条件比以前好了,但总感觉人们没有以前快乐。这类抽象的感觉,我相信不只是个例,应该很多人都有。所以才会有人放弃大城市的高质量生活,选择回归家乡和田野。

不过我们好像知道怎样会不快乐:比较和落差。书里这段说得很真实:“纵观历史,穷人和受压迫者之所以还能自我安慰,就是因为死亡是唯一完全公平的事。不论再富有、权力再大,人也难逃一死。光是想到自己得死,但有钱人居然能长生不老,就会让穷人怒火中烧、不可遏抑。”人类就是这样容易拧巴的生物啊。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没有的,我就想炫耀。在不快乐与快乐之间反复折腾。

对书里各种感悟就写到这里了,其实还有很多地方非常精彩:比如人类刚开始建立社群、到建立国家时,从虚构故事的方式把千千万万陌生人串联起来;再比如写到鸦片战争的真正起因,不是借着讨债的名义攻打中国清朝,而是真的就是资本驱动,为的就是金钱和资源,本质就是敲诈勒索;还有关于雇佣兵,我的认知也不再停留于影视作品里的恐怖分子,而是一群为钱卖命的人,比起为正义卖命,他们更专业更靠谱……

总的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我抛开中规中矩的历史认知,去了解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从始至今做过的事,是如何发展的、其中有多少偶然和必然、有多少伟大和渺小。辩证地看待人类历程,看待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念等等。推荐大家有空看看《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读后感2000字2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阅读各类史学著作是我的一大喜好,初次接触《人类简史》一书,我内心其实充满怀疑:一本不足30万字的书籍,何以命名为“人类简史”?恐怕又是一个“标题党”,为销量博人眼球而已。但当我用半月时间断断续续读完此书后,自感收获颇丰,书没白读。《人类简史》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一部从百万年前有人类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简史。整本书都在回答着一个问题,即“人类是如何从10万年前万千动物中毫不起眼的一员,成为当今地球的主宰”。对于这一问题,《人类简史》一书以三大线索理清人类发展的脉络,即: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下面,我就读该书时的一点收获与感悟与大家进行分享。

本书中最令我感到震撼的当属“认知革命”一章。因为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人类是由猿类演化而来,也知道早在数万年前,地球上并不只有一种人类,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直立人等等人种都与我们智人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上。但对于为何其他人种纷纷灭绝、智人为何成为最后赢家却不得其解。也猜测过或许是自然灾害,又或许是天外来客,当然更符合人类优越感的是我们智人更聪明、更强壮所以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成为了赢家。本书中作者提出的“认知革命”即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

作者认为,250万年前,人类自东非开始演化,此后200万年间人类不断演化,虽然有了比较大的脑容量、会使用工具、有超凡的学习能力与复杂的社会结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这两百万年间做为一种弱小、边缘的生物而存在——采集植物、吃昆虫还有跟在强大肉食动物后面捡些残渣。在长达数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稳居食物链中间位置——我们只能采集植物和猎杀小动物并被大型食肉动物猎杀。直到7万年,我们现代人类的老祖宗“智人”或是因基因突变,改变了大脑内部的连接方式,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即:认知革命。

“认知革命”是本书最重要的一个观点,作者认为人类语言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不仅能够传达实物的信息,而且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特殊的语言赋予了智人虚构故事的能力,可以谈八卦,编瞎话,想象不存在的事物,让陌生人开始合作、建立组织。“虚构”让人类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当一个虚构的故事被大批人相信时,共同的故事赋予人类前所未有的能力去集结大批人力、共同合作,哪怕这些人彼此并不认识,也能有效协作,更重要的是只要改变故事,就能迅速改变合作的方式。而其他物种的合作只能发生在少数熟悉个体间。正因如此,我们使个体比我们强壮的其他人类和各类大型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一跃而居食物链顶端。认知革命后,人类成群结队,冲出亚非大陆,前往外面的世界——去毁天灭地。

人类成为地球主宰的原因居然是讲故事的能力。初看很荒谬,但是跳开固有思维,仔细思考一下,那些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客观依据是什么?在作者看来,宗教、国家、金钱、人权、法律等观念都是人类虚构出来的,这些被我们视为真理而客观存在的东西,归根结底都是各类观念,有时候相信本身比相信的依据更重要。相信推动着人类以“讲故事”的方式组织起来,去改造社会,这就是故事的力量。虚构故事的能力,使智人在生物演化之外开辟了一条新的、没有竞争对手的道路——文化演化。认知革命使智人的历史脱离了纯粹的生物学范畴。

在认知革命之后,则是农业革命。作者猜想或许是因为一个偶然,一个远古的小规模人类部落在燃烧之后的荒地上发现了大量可以食用的植物幼苗,他们舍不得离开这些稍微长成的食物,他们留了下来。并逐渐由采摘果实食物发展到了种植食物。作者认为,农业革命的深刻影响在于“未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作为狩猎采集者,饿了,现采现吃即可,无须保存食物和财产,无需担心未来。但是农业的周期性和受环境影响之大,使农民不得不早早的开始为收不到粮食的季节和可能的天灾人祸做好准备。这需要更大规模的合作,需要整个社会抗风险能力的增强,以及在灾难发生时各地资源调剂的更大可能性。于是,人类由史前的家族式的小规模游荡部落聚居成大规模的定居部落。同时,农民的剩余粮食使人类出现了私有制,用这些收集起来的剩余粮食,养肥了政治、艺术、宗教,建起了宫殿、城堡、庙宇,养活一批无需劳作的人即可生存的人,从此人类多了国王、贵族、祭司、思想家等等。

农业革命后是科学革命。相比较“认知革命”与“农业革命”,作者对科学革命并未提出什么爆炸性的新观点。作者认为在过去的500年间,人类的力量得到爆破式增长。近代科学的发展让人们的认识突破了目力之所及,大到宇宙,小到粒子。但科学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承认自己的无知。于是,人类不再造神了,而选择去寻找自然的答案,一个接一个过去只能诉诸神佛的问题,被科学攻破。在陈述上述事实后,作者又提出的对智人未来的担忧,科学让智人掌握神的能力,甚至我们已经想象不到科学的天花板,而在未来,我们人类又将何去何从?作者对此并未回答。或许在作者《未来简史》一书中有更多论述,遗憾的是我目前还未阅读该书。

读罢本书,感慨颇多,书中有很多的观点都会提到“认知革命”,制度是智人虚构出来的、金钱是智人虚构出来的、宗教信仰是智人虚构出来的……其实,除了我们的实体以外,在书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智人虚构出来的。而这里“虚构”出来的东西都成为了我们共同认可的观念,形成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石。回头想想,人类的发展就建立在这种相信之上,我们相信国家,所以我们爱国;我们相信法律,所以我们守法;我们相信正义,所以我们坚守……正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才能为之付出,为之奋斗。大自然孕育了智人,智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世界,在改造客观环境的同时,为世界带来了人类文明,成为了全球的霸主。未来智人的脚步将如何在地球上继续走下去,这都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共同维护这美丽的地球以及发挥祖先留下来的智慧。我们相信,我们坚信,我们永不止步!

人类简史读后感2000字3

《人类简史》算不上是一本“严谨”或者说“地道”的历史书,却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世界史新著。作者跳出人类局限看人类历史,从“物理学”“化学”的宇宙开端,到“生物学”的生命演化再到“历史学”的人类文明,层层分析,深入透彻,充满人文关怀和人生哲学。细品此书,颇多感受,记录书中观点和自身感悟,作一二分享。

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类历史是自我认知的反思

作者认为,人类最大的进步体现在:人类能秉持科学的态度承认自己的无知。就如近代欧洲认识到自己并非整个世界,才能发现新大陆,近代中国能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天朝大国,才能重新崛起,我们只有意识到人类只是一种没什么特别的动物,才能与其他生物、整个生态和谐相处。

这给我们工作、生活诸多启迪。一方面,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尤其对知识、科技、理念日新月异的今天而言,学习无止境,承认无知则是收获进步的第一步;另一方面,人又是渺小的,只有时刻认清自己、摆正位置,才能真正承担起对家庭、事业、社会以及生态圈的责任和义务。这对于工作而言同样受用,任何一个处室、一个部门,只有坚持一盘棋思想,摒弃本位主义,才能真正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二、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人类历史是自我变革的蜕变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人类总是在适应与改变中前行:种族演化与生态面貌的互相影响、认知革命中形成的社会准则和大型合作“全球帝国”的发展趋势,让人类逐步打破“我们”“它们”“他们”之间的鸿沟,全球博采众长、加强合作,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也才能应对全球变暖等人类共同的问题。

这提醒我们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不能身体已进入新世纪,而脑袋还留在旧思维。不管是国家层面的对外交往,社会层面的组织分工,亦或是个人层面的人情往来,不管是经济发展、社会管理,都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让各种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出来。同时,更要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树立共同的目标追求,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坚决执行公认规则、维护稳定团结,让适应与改变、交流与合作成为发展主旋律。

三、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人类历史是自我完善的探索

近代人类历史总是在否定、肯定、再否定中曲折前行。一方面,科技和社会关系的创新和突破,带来欧洲从“经济侏儒”到“全球霸主”的转变,整个欧洲从上至下形成了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思考方式;另一方面,科技革命进程过快,导致人类身体结构进化不及、生态系统反应不及、人文关怀缺失等严重问题。

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发展等不得、改革拖不得,必须有一股敢闯敢试的拼劲,决不可畏首畏尾、怕狼怕虎。与此同时,面对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更要防止粗疏和鲁莽,必须拿出勇毅笃行的稳劲。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举措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将越来越深,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改革前行需要创新思维,更重要地是脚踏实地、夯实基础,注重每项工作推进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权衡利弊,防范于未然;更要回归本源、回归原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真正做到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

四、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人类历史是自我约束的进步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人性使然。资本主义的产生使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变革,冲破封建主义藩篱的同时,带来的是对自由主义的极端推崇,而不加约束的“自由”必然导致罪恶的释放,历史证明,即使在宗教约束下,受到利益驱使,人类也有可能形成整体冷漠,如利益驱使产生了社会倒退,欧洲在整个中世纪未出现过奴隶制,在帝国扩张时却发生了长期的、大规模的“理所当然”的奴隶贸易。

这告诫我们,人性的是可塑的。

治国理政必须充分发挥法律和道德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最大的治理效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让价值理念转化为价值风尚,提升全民素质。另一方面,要依法治国,充分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加强体系建设和普法教育,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读《人类简史》时,沉浸在十万年间的荣辱兴衰中,让我于心境宁和之际思索真实人性,于跌宕起伏之间看淡个人情绪和利弊得失,更让我深切感受到历史、现实与未来之间的通灵,历史即是过去的现实,现实则是未来的历史,知古而鉴今,鉴今而律己,才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

人类简史读后感2000字4

花费了零零碎碎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经典著作--《人类简史》,其实我不觉得这本书写的有多好,但是有两点让我感到特别有意思,一是作者将人类从高大上的物种放到整个演化的历史中来讨论人类的进化和演变,分析整个人类的历史及其所产生的值得谈的东西的来龙去脉;二是颠覆了我对事物的认知,可以说是看到了事物的本来面目,这也是理解一件事,还原真相的唯一一条路。记得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上讲到,还原真相的能力是非常稀缺的东西。这两点收获让我觉得这本书确实可以读一读,另外,我还看到了自己的想象力的匮乏,眼前看到的,脑袋想到的都是那点儿苟且,所以它对我的僵化思维是有一些松动的,想象力是人特有的宝贵的东西,生活大部分东西的发明源自我们的想象力,而我却试图离它越来越远,我想这样慢慢地可能也会觉得生活失去了乐趣。接下来我就从这两方面来分享一下我的读书感悟和思考,不过每个人对一本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即使是那些被奉为的经典之作,先说一下我整体的读书感受吧!

开始的时候,觉得读着真没劲儿,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逻辑就能通吗?总感觉作者有点没关联硬往上靠的感觉,或者这仅仅是因为我自己不接受,产生了对抗,大约读了10%左右才有了一点点想读下去的感觉,这本书基本都是零碎时间读完的,做地铁,等电梯,就剩十几分钟没事干了就读一下,偶尔也会有读着读者读了一两个小时的时候,一般这种情况下我的收获是非常大的。后来,也就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了下来,发现原来这才是真相,这才是问题实质,我们脑袋里拥有的认知将会被颠覆,如果我们接受的话,那究竟有啥魔力可以让我们接受作者的说法呢?我想,只有自己读,感受一下了。那我就先从自己角度去分析一下吧!

首先,在开篇就谈到“人是一种也没啥特别的动物”,作者按照人类的进化对比来说明这一论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就像今天,地球上还是有许多种的狐狸、熊或是猪,而在几十万年前的地球上,至少就有6种不同的人。从整个历史来看,过去多种人种共存其实是常态,现在地球上只有“一种人”,这才是异常。智人来说,没有其他同属人类的物种,就很容易让人自以为是造物的极致,以为自己和其他整个动物界仿佛隔着一条护城河。于是,等到达尔文提出智人也不过是另一种动物的时候,有些人就大发雷霆。

原来世界上曾经有很多人种,以前以为就一个人种呢,从来没有想过类似的问题,绝对脑洞打开,但是作为达尔文的忠实粉丝,这也比较容易理解。作者还探究了人类为什会发现出如此丰富复杂的社交网络,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说明幼儿后期培养教育的重要性。作者在说明人类开始如何使用控制火时,让我想到作为我们个人来讲,会使用现代工具来强化我们的能力非常重要,我们不一定比我们的老祖宗会借助外力,尤其是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比如遇事不求人,啥都想自己学好不依赖别人,甚者我们用惯了我们的工具都不愿意跟着时代去更新让做事效率更高,体验更好。吴军老师也说过,一个人努力相当于跑步,借助外力相当于开车,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的事业,找到好的平台很重要。有句话我们背的滚瓜赖熟却不见得会应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共勉之。

在人类的演化中,我们也会想到人类合作的重要性,但是能将合作谈到陌生人之间合作,与其他动物灵活性对不上,确实升华了一层,而重要的是合作的基础是我们共同相信代代相传的故事,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识的人,只要同样相信某个故事,就能共同合作。这个是给我触动最大的一个看法,想想我们身边大部分难以证明的东西,比如我们的公司概念,我们使用的纸币,微信或支付宝里的数字,我们的法律,我们的信仰,不都是因为我们相信这些被所有人相信的故事才存在于世嘛,甚至是爱情,它也不需要我们去证明而只需要去相信。就像电影《美丽心灵》里所说的一样。

这种通过故事创造的东西,用学术术语来说就称为“小说”、“社会建构”或者“想象的现实”。然而,所谓想象的现实并不是“谎话”,它是集体发展的基础,它像胶水一样把千千万万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结合在一起。这种胶水,让我们成了万物的主宰。也许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人类历史文化的不同。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会编造一些故事来吓唬自己,让自己焦虑,恐惧起来,比如没有什么将会如何如何,想到沟通我突然觉得误解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不能理解,而是我们容易去按照自己的猜想去编造故事来维护我们的“自恋”,事情过后我们基本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可笑。但我觉得作者没有讲透人类为什么会相信这些虚构的故事,记得提过这是人群扩大的需要和人类已有认知的传承。另外,我的进一步理解是这样的:因为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或者说有些需求是一致的,比如马丁•路德金为什么能说服成千上万的人相信他的梦想,希特勒手为什么能够让一批又一批的士兵进行伤天害人的事,也就是说煽动人心不是仅仅因为讲话者鼓动,也在于接受者的心动,好像佛学讲的更清楚,这叫“心有杂念”,更和我们贴近的例子是,商家打折促销能成功一方面是商家原因,另一方面是我们内心的念,最懂人性的还是商家,当然,我觉得这无可厚非哈!回到文章本身,在第九章作者继续讲到:人类被各种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就是这样,让数百万计的陌生人能遵照着这种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觉,合作无间。这种人造的直觉就是“文化”。

在人类的起食饮居上,有个说法也挺新颖——农业革命是陷阱,是人类的苦难之举,这个我没有太理解透,我认为人类选择了农业,农业也确实固定了人类的活动,但是整体来讲还是进步的,不然可能还天天忙着找吃的,所以这里给了我一种硬套的感觉,舍其大而取其小。

更让人大吃一惊的是作者对人自由意的观点,他说,越来越多科学家认为,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什么自由意志,而是荷尔蒙、基因和神经突触——我们和黑猩猩、狼和蚂蚁并无不同。

可是,生活中有些事是与这些没有关系的,比如某人捐款,他的目的可能就只是出于人道主义,怜悯之心,荷尔蒙,基因和神经突触都不会让我们选择做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分情况看待,并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靠的是信念(故事),有时候就是人类的原生密码。

后面还讲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类从诞生到成为现代人做了这么多改变,无论是自己还是对环境,作者在问人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快乐,然而到底快乐是什么呢?

是快感,情绪还是找到了人生意义,还是放弃对感觉的苦苦地执着追求,好像我们没有找到答案。而我觉得像这种问题,最好的研究方式不是从人类的角度来看而是从一个个个体来寻求答案,或许上面研究的种种都只是快乐的一种,作为它的主体,我们不需要知道快乐的定义是什么,但我们一直在寻求,而生活总有快乐的地方。

最后,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快乐的像个孩子一样!

人类简史读后感2000字5

认知革命

600万年前,人类和猩猩的祖先共同登上历史的舞台。

200万年前,人类开始分化,演化成不同的人种。

5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在欧洲和中东演化。

30万年前,开始使用火。

20万年前,智人在东非演化。

7万年,出现能够描述虚拟故事的语言。

如果在河边发现了一头狮子在饮水,尼安德特人会发出叫声警告其他猴子:河边有狮子,赶紧上树。我们智人就牛逼多了,发出的声音里不仅仅包含河边有狮子,还会描述一下这个狮子喝水的状态,喝水的时间,有几个同伴。我们智人还会八卦自己群体里的其他成员,这样大家就知道,哪位比较靠谱,哪位力量大,哪位比较狡诈,在他们下次协作捕猎的时候,就会选择最值得信赖的伙伴。当尼安德特人看到智人将奔跑的野兽驱赶到峡谷里,堵住它们的后路,轻松获得大量食物,这些都是尼安德特人不敢想象的,充足的食物让我们有更多的资源,那一刻,他们已经被智人远远甩在后面,上帝再一次眷顾了我们。

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灭绝,退出来历史的赛道。智人在澳洲和美洲先后登陆繁衍,所到之处,大型动物纷纷灭绝。

从人类到上帝

曾和我们并行竞争的其他人类,最终退出了赛道,淹没在历史的浩瀚中,此刻我突然感觉到我们的渺小和幸运。和一个朋友讨论过读这本书的感受,她说只记得一个词:故事。是的,我也有同感!认知革命是本书的第一部分,像是星星之火,在黑暗中闪烁着稀疏的光芒,但是这就是最大的区别,值得我们为之等待。

随后章节的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讲的则是人类扫清竞争对手后的发展,农业时代的采集狩猎,生产力发展,人类的融合与扩张。最后一章是科技革命。看到人类的无知、工业革命巨轮在狂奔,科学技术的超速发展,这些都是我所听闻的,不觉得很精彩,但是本书最后几十页,让我心生恐惧,从人类改造DNA开始,他不断再提一个疑问:人类为何要画地设限?

人类为何要画地设限?

人类是前所未有的物种,我们可以改造物种,我们可以让小鼠背上长出人耳,我们可以发荧光水母的基因导入一个兔子的胚胎,创造出会荧光的兔子,我们还可以把尼安德特人复活,这曾经被我们消灭的兄弟,我们是否有责任让其重现?

为何要画地设限?

我们为什么直接用上帝之手改造一切?

为何要画地设限?

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成神,事实上,我们正在往这条路走,甚至是狂奔。

我们已经明白了,快乐与任何外在的事物无关,仅仅与血液中流淌着的三种激素有关:多巴胺、催产素、血清素。

我们的记忆可能储存在一个小小的芯片里,不需要进食,只需要能量,我们的快乐可以用电信号代替,当人类失去一切欲望,我们不再竞争、战斗、饥饿、做爱,我们,还是人吗?我们当然不是人,那是无机人。

我们智人也会消失,我们会演化成另一种圣物:生化人。

第一次看书感到了恐惧,未来,真的会好吗?

据说2050年,世界上一小部分人会实现永生,为什么是一小部分人,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财富和资源,他们会优先享受到人类最新的生物技术:我猜测可能是:有机长生(冰冻、克隆、记忆储存),无机长生(仿生+芯片,肉体已不再,但是,你还是你,你的思维得以保留和延续,你也突破了人类的极限,成为另一个空间里的“人类”)

有时候我甚至在想:“人”这个字为什么是一撇一捺,而不是用这个“大”字,“大”字不更像一个人的形象吗?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可能是人类的发展是不断解放双手,靠着双脚一路奔跑来的,还有双腿之上的大脑,人类真正需要是这两个东西:不断前行的脚步和充满想象的大脑。

认知能力

说到这四个字,我想到前一段时间,结束了上一段恋爱,反思了一下:为什么总是督促她读书和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她不断保持较高的认知水平。这个世界绝对不属于简单之人的,人也没有简单活着的福分;或许是我沟通的方法不对,亦或是没表达清楚让她学习的目的。天看到一个公众号的文章,称中年人花费4个小时人看罗振宇的跨年演讲简直是无聊,我看罗振宇根本没有理会,我觉得这篇公众号的小编或者作者,可能不是特别懂罗辑思维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初衷,罗胖也没有站在道德上的制高点,鼓吹什么邪门歪理。人家就是一个把握住趋势的商人,他的每一段视频和音频都在推荐某本书或者某个商品,这你不能说有错吧,大家去看跨年演讲,最终目的也是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拥抱。公众号有段文字对:获取知识靠听,很是不屑。哈哈,你看这是啥?

其实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学习,都无关知识的载体本身,读书的数量和参加培训的数量,也只是一个客观的数字,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掌握对我们有用的知识,如果知识陈旧或者无用,越多越是负担。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