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3000字 读后感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14日读后感评论104 阅读3158字

改变教学、改变学校的条件绝不是遥不可及的,使其实现的条件乃存在于所有的教室中,存在于多有的学校中。(佐藤学)

——题记

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书脊上的一句话让我感受颇深:“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我不由思考,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有所改变?在大部分孩子的印象中,教室是约束的、没有自由的,大家更向往的是教室外的精彩,教室成了学生无可奈何没办法必须进的地方,这种强制性导致了不喜欢,归根结底是教室的归属感不够、人情味不够,我们要做的是把教室真正变成学习的乐园,让学生在充满人情味的教室中学语文。

游戏拼音,兴趣的教室

让孩子觉得教室充满人情味,喜欢进教室,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不能忽视或者说泯灭这种天性,课堂上适当的游戏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所以我们不妨在教学环节中加入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游戏。但是玩游戏的都知道,一个游戏玩久了就不好玩了,所以我们要在传统的游戏中玩出新的花样,随时保持挑战性和新鲜感。游戏教学可以是教学手段,但是游戏必须是有的放矢的,是根据课堂内容和课堂目标来设置的,比如在设计游戏之前,老师一定要考虑好:通过游戏,你要让学生们明白什么,或者说你想让学生们获得什么,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各种因素,发现教材的“延伸点”来补充教材,不脱离教材,又要让教材动起来,抓住孩子爱玩的天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室和课堂都充满了乐趣,教室的人情味也就出来了。

快乐识写,展示的教室

字词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但如果为了识字而识字,一字一字地解说,反而更容易让学生有一种不知所云之感,我们都知道很多识字方法,如字理识字、随文识字、归类识字、情境识字等等,所以我们也不必纠结于某个字的字形识记,我们要做的,是进行整合,让“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相结合。“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杜威说过:“我们的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本能的冲动作为基础,教育如果离开这个基础就无从开展,就没有什么事可做。”识字更好的方法是让孩子主动地参与进来,可以和认识事物、情感体验等联系起来。识字也并不局限于课堂,上下学路上看见的字,教室墙上张贴的字,食品包装袋上的字……有字的地方就可以识字。

写字无疑是语文学习中相对较枯燥乏味的,尤其是学生练习过程中需要重复一个单一的动作,很容易产生倦意。传统教学我们是利用了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先范写再描红,我们可以在这种做法上有所创新。写字重在扎实,但扎实不是按部就班,示范讲解固然是最直观最形象的,但是老师讲得再细致,有自己发现的记忆深刻么?我们要明白“提笔即是练字时”,写字不一定要写在作业本上、课本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把这种主体性放大,我们何不直接分一半黑板给学生,你写我也写,如果黑板满足不了,那教室还有四面墙,墙不够,不是还有走廊吗?一定要用笔写吗?也不一定,用手指蘸水写,用干树枝在地上写又有何不可?活动范围增大了,新鲜感出来了,兴趣也就起来了。当然点评和二次书写也很重要,不能忽视,我们不能单纯地以好差去定义,谁都不喜欢被否定,那我们就换种说法:“看看谁美丽?”有对比就有差异,有差异就可指出修正书写中存在的问题,那么美丽的作品当然要展示出来了,用展示作品来满足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有内心的动力还怕学不好吗?

感情习作,自由的教室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小学生恰好就是天生的想像家,尤其是低段的孩子,看低段的习作和高段的习作,我们会发现高段孩子的文字好像被什么禁锢住了,他们更偏向于千篇一律,区别就是用词的不同。这是应试教育导致的必然现象,但法外都能容情,我们何不在有限的范围内放飞他们的想象力,壮大他们的想象力,让现实想折断时无能为力。写作文时,我们都会要求真情实感,但是无论多能侃侃而谈,多幽默风趣的孩子在习作面前往往都无法轻松应对。我们要让学生们明白其实写作文无非就是用笔写出心里话,比用嘴说出心里话多了一个程序而已。孩子们都喜欢玩,但是一想到秋游春游之后要写游记就会连玩的兴趣都降低一两分,都喜欢观察,一提到要写观察日记,观察的兴致就完全没有,因为这是外加给他们的压力,那么我们何不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内驱的动力呢?如今天你是小导游,你来带大家去游玩吧。我们要让学生在每一次习作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有了明确的习作动力,也就有了期待,不要求他们字字珠玑,能表达清楚就可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要忘了想象力的作用,我们要求文章感情真实、内容真实,但这种真实不一定非是一板一眼的,本来作文就是进行艺术加工了的文字,事实既然已经经过加工了,那再加点想象力又何妨,有时候本色的、充满童趣的语言反而更能让人眼前一亮。“晓看天色暮看云,春赏百花冬看雪。”让观察和留心成为孩子的日常习惯,让孩子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留意,习作也在无痕中进行了,不为习作而习作,要为生活而写作,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他们的发现不免会让我们眼前一亮,利用他们的视角,引导他们观察和想象,把这种习惯扩大化,精彩的作文还怕没有吗?从心出发,放飞想象,自由习作。

多义发言,安全的教室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佐藤学先生在书中写道:在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学生。他认为教学中价值最高的也许恰恰是这种模糊的多义的意见,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各个领域不同方面的人才,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是工厂里的流水线,不需要制造出一个个一模一样的产品。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从个性出发,加以引导,要让学生明白课堂是安全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让语文课能成为孩子得以展现个性风采的天地,不说能无拘无束,至少能在一定范围内享受自由。所以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不是学生对于老师课堂提问时回答的答案是多么准确、多么完美,而是学生在回答时有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回答出来的答案是不是他内心所想到的他认为真正正确的答案。在上课时,我们应该了解的是学生内心所想,要让他们能熟练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即使这个答案会偏离所谓的完美答案,甚至是南辕北辙,重点是要敢于说,要说得和别人不一样。不要留有不言之意,弦外之音。尊重多义的意见,不是说让孩子们在课堂上随意发言,我们可以允许课堂变成辩论场,但不能允许它变成菜市场。教师要善于提供可供学生发言的主题,让孩子们的发言是围绕一个主题来展开的,善于捕捉每个学生间的细微差别,并使之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我特别喜欢“交响乐”这个比喻方式,如果我们把每个学生的思想都比做一种乐器,那么在异向交往中,老师要营造一种结构宏大到可以包容所有乐器的“交响乐”,能把控好千变万化的“乐器”,使之成为美妙的体验,这也是一种情感内容的表达。所以“交响乐”式的课堂应该是以生为本的乐土,既没有遮蔽学生“学”的体验,又能有老师“教”的亮点。

语文课,我们也可称之为情感体验课,语文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情”之一字了,我们要做的是让“情”漫课堂,充满教室,要真正俯下身子来,课后认真去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发扬他们的天性、尊重他们的个性,包容不完美,一个有人情味的教室,离不开教师感情的投入,你爱学生,才能要求学生爱你,老师靠的不应该是说教和强制,而是学生的心甘情愿。教也好、学也好,都不是单向的运动,都是需要回应的,都是相互的,所以我们应该思考怎么样才能给予学生他们最想要的回答,在学生心目中当一个有人情味的老师,给孩子们创造一间有人情味的教室,让他在怕你的同时,又不由自主地亲近你,让他们喜欢走进教室。做一个高情商的人,语言柔和,微笑倾听,让语文元素充满人情味的教室。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