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阿德勒先生说过,人的一生要面临三大问题:学业、职业和婚姻恋爱问题。第三个方面就强调的人际关系,无论是父母与孩子,夫妻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都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最最重要的内容。
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又能决定你在生活、工作中的幸福指数。金伯利.布雷恩的作品《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正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读完这本书,感觉让人特别舒畅。回顾现实中的自己,有以下三方面的收获:
一、情感引导很重要。
第一次听说情感引导的词汇,它实则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作为成年人,理解了情感表达的含义,就能深切感受到尝试运用它会对教育孩子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作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什么?其实除了有形的资产之外,更重要的在于精神方面的培育与引领。每一个作为父母的人,无论身处何地,职业如何,都会竭尽全力的去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从内心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父母都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分享给孩子,并愿意让孩子借助于这些智慧成为更好的自己。具体实施的过程在于父母,因为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影响下不断的发生改变与成长的。情感教育无异于给父母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让他们从同理的角度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引导孩子。
经过这样引领出来的孩子,能够积极的面对现实,借助于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会与他人建立各种连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二、面对现实是重点。
了解了情感教育其重要性之后,我们会发现现实中,在这方面教育孩子的人并不占主流。因为在现实中,每一个作为父母的人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我们所沿用的教育方式只是从原生态家庭中获取的,这些行为方式已经在我们的意识里进入自动化运行状态。
如果不进行比较或者学习,我们或许认为自己已经尽心尽力了,教育孩子应该还会不错吧,毕竟自己成长的历程就是一份很好的证明。当然,更多的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超越自己,所以在现实中,他们一直要求孩子特别严格,并不断的鼓励孩子。
这一切,在理念上说并没有错误,关键是在于具体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他们往往都凭借自身的原有经验来进行。每个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尽管他自认为理解的比较全面。但回顾现实中,控制型的父母、放任型的父母、指责型的父母等等很容易看到。这些与情感教育的引领似乎格格不入。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呢?
总结这些父母的类型,我感觉只是一个方向,因为现实中任何一个父母他都可能在各个方面进行尝试,也就是说有的方面表现很不错,有的方面亟待改变。我们既不能完全否认现实中父母的做法,又不能完全的拿来主义,只用这种方法来引领孩子,我们能做的只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每一个父母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绝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就把它和自己的不足相比。但同时也应该更好地反思自己自己哪些是做的比较好的,哪些是亟待改进的,而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在具体的方法上,还包括思想理念上。
我们尝试这样来认识自己,就更容易看到现实中的自己,接受现实,并尝试着有一点点的改变。
三、抓住关键总受益。
当看完这本书时,我心里突然产生这样的想法:为什么自己不早点看到这种书呢?其实,这样理解也并非全部正确。我们看待一种现象,必须要深入进去,更要跳的出来,这样才能对他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的确如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人人都能认识到,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家庭教育背后的背景及父母的榜样,尤其是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状态。
家庭教育的确不容忽视,但如果我们把目光仅仅局限于家庭教育,这个层面注重技术,包括态度,其效果会如何呢?打个比方来说,夫妻关系相当于大楼的地基,而家庭教育则相当于大楼的楼梯。夫妻关系搞好了,才会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如果夫妻关系搞不好,只是在大楼楼体上做外在的功夫。看起来会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这样来看,我们自然能够认清夫妻关系和家庭教育的关系,因此,对于家庭教育,我们当然不能不重视,但一定要做好根基的工作。否则,我们将会舍本求末,越努力效果越差。
如果能够理解这层关系,我们将抓住事情的本质——融洽的夫妻关系。我们在这个方面把握住重点,然后越努力,效果就会越好。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