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到《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书名很有意思,教学需要勇气?教学难道是一种挑战吗?春花秋月总能引发诗人的感怀,而寒来暑往却能激起老师的惆怅,在你我的教学生涯里,这样的疲惫,迷茫偶尔会悄悄浮上心头,我们不知道“明天”是否还有继续的勇气。
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里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生物学、心理学、甚至物理学、化学、宗教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很多地方我都深有感触,就我自身而言,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帕尔默在第五章谈到的教学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里面提到的灌输式教学和微观小宇宙的教学。
一、灌输式教学的方法概述
灌输一词在英文中是“inculcate”,源于拉丁文“inculcatus”,原指“用脚后跟踩进、压进、印进”,后引申为“通过强式劝告或不断地重复向一个人的头脑中压印(某种东西),特别是指强迫性地教授一个原则、观点或一种信念”。[1]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灌输则被解释为“把流水引到需要水份的地方”,引申为对思想和方法的输送。[2]可见,西方的灌输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强制性的特征,它更强调通过强制性的手段,让对方接受一种原则、观点或者信念。而在我国,人们对灌输的认识则更多地侧重于思想和方法的输送过程。
灌输式教学是教育中最普遍也是用的最多的方法,把书本上的知识,直接通过老师讲授教给学生,课堂上,老师激情澎湃,而学生无精打采,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因为他没有参与课堂,课堂的主体是老师。
二、灌输式教学的特点分析
1、操作方便
灌输式教学,不需要教学设备,对环境也没有要求,只需要老师把知识通过语言的组织讲出来,并且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互动交流很少,灌输式教学相比其他教学方法来说更加强调知识的习得。也是新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2、传播高效
灌输式教学,课堂的容量很大,一节课可以讲授很多知识,并且讲授速度也快。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系统地
讲授所要学习的知识。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认真地听讲,尽量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整节课,很流畅很高效,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很多知识。
3、使用广泛
灌输式教学方法自其产生之日起,已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趋向稳定和成熟。
尽管灌输式教学也有很多弊端,但是灌输式教学取得的教学效果还是得到人们的认可。
三、灌输式教学的弊端
1、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样,有的学习效率高,有的学习效率低,长期的灌输不仅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最终还会使这类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的学生,灌输法则很容易使他们成为所谓的“差生”。
2、主动性不强
课堂上,学生要做的事情就是认真听课,听老师讲知识的产生,知识的应用,而自己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探
究的时间就少了,慢慢地变得不爱思考,变得依赖老师,不会自己主动去学习。创新能力也会下降。
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中写得很好的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暗含要从微观小宇宙进行教学,获取更多的学科知识。作者还用了两个在有大量事实内容的学科领域中如何应用微观教学的活生生的例子。这些故事,展示使用微观方法来教学不但在真实的世界可行,而且远比善意但错误地覆盖整个领域的教学法更有效率。
文章中举例的医学院里的微观小宇宙教学,以往的学习方式是单向灌输式,学生已经掌握了在传统的课程中教的理论和事实,但是那个课程并没有教他们如何不断与时俱进,跟上与日俱增的知识发展的需要。院长和他小组开始提倡换一种方式,学生从进医学院的第一天开始,都集聚在一位活生生的病人周围,围城一个小小的圆圈,由他们诊断并未疗程开处方。当然在每个圆圈中都配有一位导师,一位负责教学的医生,他会确保这群外行医生不会对病人造成伤害。
把伟大事物置于我们的注意力的中央不但对伦理道德有好处,对智力发展也有好处:这些学生变得“更聪明、更敏捷”。这至少有两个原因,,而且都与真正的共同体中的教育力量有关。
首先,人类的大脑在面对孤立的、支离破碎的资料信息时并不能充分发挥功能,它善于处理有意义地连接在一起的信息形式,正如一个信息的共同体一样。
其次,由于学生一起学习,所以真正的共同体发挥了教育力量。
我记得我高二的时候文理分科进入理科班的时候,每天都是在赶着做作业。课堂上老师的语速快,讲得也快。我习惯了只需要听老师授课,并且记住知识,不会去对知识产生任何的疑问。以往我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就是单向灌输式,上课只需要听老师讲,做做笔记就可以了,并没有过多的时间思考,导致了我自己主动学习能力不够,总是喜欢依赖于老师,创新能力不够,思维不够开阔,没有与时俱进,对于一些新的东西接收能力差很多。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深知单向灌输式的弊端,所以在我的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去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所学的新知,学会自己总结自己的错误,自己订正,而我更多的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督促者,在适当的时候给同学们解决一些问题。更多的能够让学生们主动去学习的方法我还在学习和探究中,不断摸索,不断进步。
四、学习方法探索
新课,我注重基础知识,强调基础知识,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能够理解,不仅仅是理解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数学知识不是靠背的,而是靠理解,并且很多结论是要考自己推导的,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很多时候,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学生一起学习,所以真正的共同体发挥了教育力量。
课后,我注重基础题的简单练习,练习少而精,就是想让学生们从“一粒沙”去观察它们的世界,鼓励学生们要去做数学作业,要耐心的去分析。
评价作业,我注重知识的联系。带领着学生们一起做题,让学生们看看老师是怎么做这道题的,我会读题分析,由一个条件,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可以联想到哪些知识,每次做题都会这么去引导,而且评价过程中,会鼓励学生,不是每道题读完条件我们都能知道这题怎么做的,我们要去分析每一个条件,看能够得到什么有用的结论或者能够联想到什么知识点,甚至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当然也不能确定这条路是否正确,当你发现走不下去的时候,我们就换条路走咯,要不断的尝试,千万不能放弃。
考试,平时的讲练结合,让很多同学在数学成绩上有了提升,我还要求同学们做错题本,错题本要写由一个条件可以联想到什么知识点,得出什么结论,虽然辛苦,但是有用,这次,我们班有个一向数学考试不是怎么好的同学对我说,因为错题本,最后数学考了136分。要善于总结自己的错误,减少自己的错误,错题本就是很好的一个选择,好题,错得典型的题都可以收集,方便自己复习,虽然辛苦,也可以当做是对自己做错题了的一种惩罚吧。
五、学习收获
在我的强调下,慢慢的,有同学开始关注知识的产生过程,有同学学会推导结论。简单的练习题,不断提高的正确率帮助学生们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再畏惧数学。每次作业评价我都会讲方法,并且鼓励,让大家耐心分析,讲完题之后很多同学发现原来这题这么简单。慢慢的,很多同学要去分析,要去尝试数学题了。数学考试成绩有所提高。
六、反思不足
1、数学进步效果不是特别显著,对一部分同学有效果,但是仍有少数几个同学近乎放弃数学。
2、方法并不适用每个人,也不一定适合每道题,有的时候比较浪费时间。
我也会不断的翻阅资料,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实验,寻找更好的方法帮助同学们提高数学兴趣,能够提高数学成绩,不仅仅为了提高数学成绩,为了高考而学习数学,而是为了对数学是有真正的兴趣。
“看见一粒沙中的世界”,所有的学术科目都是从“一粒沙”去观察它们自己的世界。所以,为什么我们仍要把满满一车的沙子倒给我们的学生,令他们看不到全部、对所有事物都一知半解,而不是拿起一粒沙子,让他们学着自己去瞧瞧看?对一门学科表示敬意的最佳方法可以是少而精。我想起了以前甚至现在也一直都在流行的学习方法就是题海战术,祈求用量变来达到质变,总是在做题中寻找心安。满满的一车沙,令学生们看不到全部,为什么不从“一粒沙”去观察学科的世界,让我们所做的题目变得少而精,用了更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
读了《教学勇气》的确有了很多的勇气,敢于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敢于尝试和学习,但我有梦的天真我将会去证明用我的一生,也许我手比脚笨,但我愿不停探寻,付出所有的青春不留遗憾。看见一粒沙中的世界。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