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录》中有言:“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每读一本好书,既是一次美妙的相遇,又是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历程。
阅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本书,我没有花费很长的时间,这得益于作者平实而准确的叙述风格。作者将多年的阅读经验,一一道来。整本书读下来,倍感亲切,犹如一位可敬的长者与我们交流阅读的心得。
本文简洁而不失深刻的文风深得我心。我觉得可以将本书作为一本工具书来读,是50多本中外教育名篇的内容概要。全书围绕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这五部分展开论述。
作者说:“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让自己始终站在制高点上来思考和策划,可以让自己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成功。无论是对自己、对学生、对学校,这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的高度膨胀,都在激励教师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
高中阶段的教学,一般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当三年结束,重新再接手高一的新班级,变化的不仅仅是一群崭新的面孔,还有就是这过去三年的变化。所以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为面对的学生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些变化,有时代赋予他们的,有年龄赋予他们的,都是对教师的挑战。教师需要紧跟时代,与学生共同成长。
现在,高二阶段的教学已经接近了尾声,即将迎来高三的一轮复习。如何让一轮复习高效,是我近一段时间在思考的问题。《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在《学校教育要关注的三个方面》一文中,提到了高万祥的观点,他提倡教师要像写情书那样写日记、随笔。我想,这种方法的背后,渗透就是教师本人对教学的高度热爱。教师本人将这腔热忱投注到教学中,这份热情定会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共同进步,也就是所谓的“共情”。斯普格朗所说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其实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实现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终极目的应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像医生那样做教师》中,提到了教师可以像医生那样,认真研究孩子们心智发展的特点,依据他的心智特征确定教育方案。如果教师做医生,应该是在教学之初,为每名学生制作一个“病历本”,详细记录学生各方面的成绩信息,以方便日后的教学工作。这种提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是以一种量化的方式,让教师可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书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不管是哪一年龄段的学生,几乎都是在提倡习惯的养成。这些好习惯的背后,既有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有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引领示范。高中阶段的学习,也是在强调基础学习的重要性。这些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技能。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学习方式的变革、社会普遍的焦虑性心理等等,都对教育带来了影响。如何为学生呈现最优质的教育,如何为学生构建坚实的阶梯,都是值得细细探究的问题。
读书是一场修行,一场艰苦的修行。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