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给自己讲的故事里。所有好故事里都有个英雄,有个历经奋斗战胜敌人的主题,中间会有些冲突,但总会有个完美结局。付出了努力和牺牲,就应该收获很好的回报。这样的结局才是公平的,对吧?可是,真实世界不是故事,真实世界没有主角。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你,甚至也不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存在的。世界不在乎你的命运,而且没有义务让你理解。真实世界没有主题。主流和非主流、好人和坏人、好的主义和坏的主义,这些划分常常站不住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件事,你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真实世界没有完美结局。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万维钢。
本周,终于读完了万维钢的《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这本书虽然源自万维钢的《得到》专栏《精英日课·第二季》,但不是专栏内容的复制,而是更有深度的思考和结构化的整编。总体感到,这确实是科学家视角对这个世界的解读,有专业的物理学、数学思维,也有文学家、社会学家对这个社会的看法,还有专业数据和专业实验对人性的分析与总结。简而言之,这是一本科学的、严谨的、丰富的,但主题又不太明确的汇编书籍。当然,尽管主体不是特别明显,但也贯穿着一条主线——我们的认知和这个真实世界的不匹配。
说实话,我是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读完这本书的。有时候我觉得它阅读顺畅、通俗易懂,有时候又觉得一些内容太过理论、比较烧脑;有时候觉得它的逻辑不是很严密,有时候又觉得论证太过复杂;有时候觉得它让我认识了人类智慧的新高度,有时候又觉得部分内容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如果要说收获或者启示的话,我认为学习这本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见识人类新知,二是可以升级思维方式,三是可以借鉴精英解法。受限自身水平,书中还有很多智慧没有消化理解,这里简要分享一下印象最深的几个地方。
1.如何给自己减压。书中提到了一些减压方法:一个办法是追求一点控制感,如果你对生活哪怕有一点点的掌控,你的压力也会大大减少;一个办法是寻求帮助,让别人分担一点压力;主动帮助别人也能减轻自己的压力——这可能是因为当我们主动帮别人时,我们就有控制感。所有这些道理和方法,大约可以理解为,要有一个主动切换模式的意识。如果能常常意识到自己有权从压力模式中退出来,能自主切换到放松模式,对身体健康将会大大有利。
2.怎样“调控”快乐。感受快乐的方法一共有两种:一是追求多样性。新奇的、不一样的刺激会让我们快乐。二是追求间隔性。哪怕是以前经历过的刺激,如果间隔一段时间再出现,我们还是会感到快乐的。拉曼最后给的建议是间隔。所以在这个时代,间隔出来的快乐更稀缺,所以更宝贵。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更多地使用间隔的方法对快乐进行调控。比如,再好吃的东西,也别一次吃太多;再好玩的游戏,也别无限制地玩。适可而止是为了长期的享受。而且这涉及生活的主动权:被多样性吸引是“被”吸引;间隔则总是你主动。
3.怎样把信息量最大化。信息,在于你从多大的不确定性中做出了选择;信息,在于你制造了多少意外;信息,在于你有多大的自由度。我们平时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就是要减少世界给自己的不确定性。新人看哪里都新鲜,老手看哪里都俗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一大堆可预测的事物中敏感地抓住那些不寻常之处,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而我们做事,则要给世界增加一点不确定性。别人都以为我会这么做,然后我们就真这么做了,那我跟一台机器有什么区别?我要输出信息,就得做一些别人想不到我会做的事。从“信息论”这个维度出发,有两种事情是特别值得我们去做的:一是出乎别人意料的事,二是给自己增加选项的事。
4.如何破解达·芬奇诅咒。《达·芬奇诅咒》是几年前出版的一本书,作者叫莱昂纳多·洛斯彭纳托。这本书的作者虽然有跟达·芬奇一样的名字(都叫莱昂纳多),甚至也是个聪明人,但却没有达·芬奇那样的成就。“达·芬奇诅咒”就是指一个人像达·芬奇一样对什么都感兴趣,也像是个全才,结果却一事无成。洛斯彭纳托虽然会的东西多而不精,但他毕竟是个聪明人,找到了一个自己人到中年还能深入发展的领域:电吉他设计。设计电吉他这件事要用到声学、物理学、电子工程学、设计和音乐,这些知识正好他都感兴趣,而且都学过一点,正好能用上。所以洛斯彭纳托的建议是,如果你有达·芬奇人格,最好寻找一个能综合利用你的各项技能的活动。这个活动一定要复杂,因为聪明人喜欢复杂的东西,也只有复杂的东西才能体现你的能力。
5.如何避免“信息过载”。现在有个流行概念叫“信息过载”,说的是面对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人们有一种恐慌感。比如:一个研究生学习成绩非常好,基础知识很扎实,但是从来没做过研究。有一天他终于拿起一篇真正的论文,发现看不懂。他去参加学术会议,发现这么多报告都是他从未听过的,他感到了信息过载,心中充满恐慌。这时他应该如饥似渴地浏览各大权威期刊,绘制自己的知识图谱吗?不是。他要做的是选择一个课题深入进去,在导师的指导之下,做一个真正的研究。他要做的是单点突破。这个点越大,他接触的其他相关研究就越多。一篇论文引导他看另一篇与之相关的论文,渐渐地就开始对这个领域有所了解,他会从以前的被动接收信息,逐渐变成主动寻找信息,就再也不会出现信息过载了。
6.如何理解系统论。什么是系统论?简而言之,刺激系统,系统会作出反馈,有正反馈,负反馈。正反馈会加大刺激的影响,负反馈会衰减刺激的影响,正反馈让系统更复杂,负反馈让系统稳定。比如挣钱,就得靠正反馈回路。钱越多,投资产生的利润就越多;利润越多,钱又会进一步增多。投资—挣钱—投资,这就是一个正反馈回路。又比如国家看谁太富了就多收他的税,看谁太穷了就给他发点钱,家里看老婆情绪不好就赶紧哄一哄,这就是负反馈回路。一个系统中可以有若干个正反馈回路和若干个负反馈回路。正反馈回路让系统或者增长,或者崩溃,偏离平衡;负反馈回路则尽力保持系统的平衡。如果你能发现在系统里起主导作用的回路是什么,你就抓住了系统的主要矛盾,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7.如何避免“所罗门悖论”。古代犹太王国的国王所罗门,特别擅长给别人提建议。如果你有什么疑难,去问所罗门,他就能告诉你该怎么办,而且建议也确实好使。但这样的智者在面对自己的生活时却做了很多错误的决定。这么聪明的人物,能整天给别人提建议,自己的生活却过得不好。格罗斯曼把这个现象叫做“所罗门悖论”。如何避免所罗门悖论呢?格罗斯曼做过一个测试,测试的结果是: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你的角色是像所罗门一样给人出主意,你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智慧。另一个办法就是把一个眼前的事,想象成是一年前发生的事,制造一点时间上的距离感。还有一个办法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位老师,把要打交道的对象想象成一个孩子,制造一种不对等的关系。所以主动切换视角是避免“所罗门悖论”的有效手段。
除了以上内容之外,这本书还讲了很多我以前从未听说的东西,比如:“正能量”的副作用、正常化偏差、不特殊论者、父爱式鸡汤、“后现代”的逻辑等等,相关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最新研究,都非常值得长久学习。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