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能称之为“先生”的女性很少。然而陈衡哲、冯沅君、林微因、吕碧城这四位女性,不仅仅是成就极大、德高望重的先生,更是活得自由、有风骨的先生。
陈衡哲一生斩获的第一已多到拿到手软。但不只是成就,她的自由更是了得。她从不认同“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的观点,反而,她真做到了“由人”。她13岁就主动要求离乡求学,即使学校因为年龄拒收,她也跟着舅舅学。她敢于“造命”,毫不犹豫应考清华留美学生考试,一考既中。她的思想也是自由的,她能在当时旧文化中去倡导新文学革命,创作比《狂人日记》还要早的白话小说《一日》。婚姻方面,她更是自由。在女子应出嫁的二十多岁,她却丝毫不急不慌,她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她追求的独立自由、个性解放,充分体现了她的风骨。
冯沅君,虽没能躲过缠足,但她一生撒着步子自由奔跑。既使有婚约在身,她也毫不顾及却收拾行装外出求学,好不自由!她只做想做的事,从不委屈自己:写下请愿书为驱逐顽固的校长方还,迫使其辞职;为宣扬反抗封建家长制,改编话剧、亲自主演;有兴致写作时,成就比肩同时期的冰心庐隐;转学做学术研究时,又得了史学家的名头。她是自由得有资本,创作的文学作品能以理性的宏观思维去展现时代女性群体命运,她的风骨就展现在这里。
关于她感情的事,林微因很少做回答,她可不管世人的看法,做自己想做的事。“群发电报”没能怎么影响她;从徐志摩遇难现场带回一块飞机残片,众人猜测她与他的关系,她在极少的回答中她毫无回转地拒绝,她知道他们互不适合。她的感情是自由的。然而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他在顺境中做什么,更要看在逆境中做了什么。33岁后的她,生活大反转,生活贫穷,疾病在身,丈夫身骨有疾。可她担起了为妻为母的责任,疲惫的生活中也保持幽默感,坚强地活着。这岂不是她的风骨?
说到吕碧城,她也是斩获许多第一的称号。而这兴许都源于她舅父的一声责骂。舅父认为女子应嫁人而不是去学堂,便对21岁的吕碧城好一番责骂,却更激得她耍倔强性子,赤手空拳就离家出走。但她有自己的路走。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在逃往天津火车中结识天津佛照楼旅馆老板娘,老板娘还为她补火车票、安排食宿;她随后又受英敛之赏识,成为编辑……她听从自己内心真实意愿,随心自由而行,自由地有风骨。
如这四人般自由与风骨,世间还有几人?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