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也要有人懂读后感 最新读后感范文作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3月11日读后感评论574 阅读1639字

读这本书我自己也有个引子。《资本论》放在案头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没有时间看,书太厚了,这是第一感觉;看过几页,不太好懂,还有就是觉得离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比较远,这是另一个感觉。仔细一想也算是给自己偷懒找理由吧,正如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想法。不经意间看到好评如潮的《重读马克思》,作者韩毓海,在看完一遍《重读马克思》后,我觉得还是缺乏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本书关于经济的部分还是有点难,但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自己的思想不那么遥远了,作者生动、通俗的解读甚至激发起我想要了解马克思和他的主义的兴趣,于是决定继续浅下去,根据导读买了一本《伟大也要有人懂》,我理解韩老师写这本书的本意可能是教育青少年读者的,那么我就再当一会中学生吧,在马克思面前我们也许就是中学生,但我们已具备的理解能力应该超越青少年了,正如我推荐大家看的《苏菲的世界》一样。因为有精读的打算,所以第一遍看的很快,观其大略,第二遍开始用铅笔划,第三遍开始用水笔写。书读三遍,才敢想想写些什么,写的过程也是看第四遍的过程。

作者开篇明义,这本书就是解释三件事:“马克思是谁?他做了什么?他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通篇通俗易懂,可以解常人之惑,正如书末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借跋给自己的一个发问:如果在他少年时代读到这本书会怎么样?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人生不会重来,但“朝闻道,夕死足矣”,任何时候明白道理都不会晚,佛家经常有最后时刻开悟的故事,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最后至少都会是人格的升华和平凡的高尚。问题是,你有没有追求和坚持?

“伟大也要有人懂”,语出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的评价,这既是韩老师在研究了马克思之后发出的感叹,我想也是对他自己写这本书的一个要求。伟大的人、伟大的道理应该被人懂,但马克思早已离我们远去,他的思想谁来解读?用通俗的文字和易懂的道理,韩老师做到了。因为我们的智力、性格、习惯以及常人所共有的惰性,注定我们不能开创什么,但这不妨碍我们去理解,去追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在平淡的社会生活中去踏踏实实地做好该做的事,照顾好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就像书中引子所说的:“……那些通过脚踏实地的劳动和行动,而非通过夸夸其谈赢得人们尊重的人,便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其实,伟大也来源于平凡。

全书共细分为十七章,韩老师夹叙夹议,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和他所处的历史时代,也不忘马克思的爱情和伟人的瑕疵;用通俗的文字解读了“市民”与“公民”的区别,顺着马克思对历史变迁和社会演变的思维形成过程,从中你会理解“批判”是“包纳他人视野的态度”,“革命”是“始终保持运动的状态”,你才明白“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而是“消灭现存状况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所以一句“我们永远在路上”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从本书的字里行间细细体会,你会发现很多契合时代发展的解释和举例。比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201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内在联系;《德意志意识形态》与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关系;马云的阿里巴巴为什么能够作为解释《共产党宣言》的好例证;马克思关于中国的论述、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历史预言、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乃至“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建立的逻辑构想在本书都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和阐述。虽然由于我的才疏学浅,不能断定韩老师的对与错,但我感到他讲出了“合理性”,他给出了一个理解的视角和解释的途径,而这是你我都做不到的。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确实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了解的兴趣,这就是这本书对我最大的作用,拨开现象的迷雾和嘈杂的纷扰,我们就可以走的更远。还是以书中的话结尾,“我们评价一个人唯一正确的方法,其实就是看他是否肯做事,是否做了事,以及他究竟做了什么事。”谨以此文与为单位建设发展主动工作、积极思考、敢于创新、乐于助人的同志们共勉!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