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影《悬崖之上》有感2000字 最新读后感作文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11日读后感评论167 阅读11925字

初闻电影名《悬崖之上》我联想到一个画面:有人站在了悬崖边,前方是万丈不测之源,后面有一群暴戾恣睢的饿狼在追赶……这梦魇一般的场景如果出现在我们人生中的某个时刻,我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电影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32年。那一年的中国内忧外患,日军占领了东三省,一群刚刚在苏联完成训练的特工,临危受命投身到“乌特拉行动”——成功护送获得了日军人体实验证据的革命战士王子阳逃出敌军的追捕。为了提高任务安全完成的可能性,身份特殊的特工四人:一对情侣、一对夫妻,交叉组成了两组队伍。这样一旦有一方背叛另一方,那么等于让自己最亲的人陷入危险境地。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行动从刚开始就被叛徒出卖了。

白雪覆盖着天地,青色灰暗的棉袍和林海,与那溅满一方的腥红鲜血,寥寥几种色彩构成了影片的开篇。没有浓抹重彩,导演用一股冷峻肃穆的气息,不是不言,而是在隐忍克制的表达,庄严肃穆地致敬“他们”的信念。这里仿佛凝聚着一股力量,即将迸发出来。

片中让我觉得最妙的有几场戏:火车上,特工与特务,两种不同的身份,在斡旋着,在斗智斗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个人都在隐藏着自己,没有人是可信的。特工张宪臣顶着敌人密切的监视,到卫生间给队友留下“行动出现问题可能有叛徒”的加密信息。二组的队友王郁收到他给的信号,前去卫生间寻找线索。在观众们认为队友因为收到了他给的信息,才会对接应的人产生怀疑的时候,影片又向观众透露“其实信息早已被叛徒篡改过了”。但是为什么2组队友的种种表现说明他们已经产生怀疑了呢?原来我们忘了特工王郁是他的妻啊,她以缜密的逻辑和他们之间极高的默契巧妙地破解了敌人的阴谋,“我所认识的那个人绝不会冒着这样的危险留下一条无用信息,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各种细节和线索钩织在一起,跌宕起伏的紧张剧情,抓紧了观众的心,他们能逃脱敌人的追捕吗?

城中,黑白色调的街道店铺,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霓虹色的灯光终于给画面点缀上一丝人间气息。一边特务头子不断给手下派遣任务,一边与同伴失去联络工具的1组特工们正想方设法向外传递情报。动静的强烈对比,让人觉出这座表面祥和的城市其实并不简单,一股暗流正悄无声息地涌动,压抑而沉重。这里危机四伏,马上就要开始一场殊死搏斗,他们能成功吗?

一个片段让人动容:一向冷静从容的张宪臣因为远远的在大街上瞥见了疑似失散多年的孩子的背影失去了往常的镇静,他犹豫了两分钟。而这刹那的犹豫让他贻误了逃走的机会被特务抓住。原来身为特工,一向那么沉稳果决的他,也有感情啊,也会因为看到了孩子而失去理智。

牢狱中,这时的他又变成了像机器一样冷血无情的特工,面对非人的折磨,尽管已经血肉横飞、半死不活,他也绝不向特务透露一点信息。在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奄奄一息就快不行的时候,他的眼睛忽得一睁,瞅准机会逃了出来!可无奈的是外面敌军已经设好埋伏,他能逃出的只有那间牢房却逃出不这座戒备森严的监狱。敌人马上就发现了,已经开始四处搜寻。面对一群“饿狼”的追赶,他还能活着吗?突然,出现了生机,有人来救他了!可是四周都是敌军,要想出去必定会有一人牺牲,战友提议由自己去引开敌人掩护他出去。理智的他拒绝了战友的提议,决定牺牲掉伤痕累累的自己保全已经在敌方潜伏多年的对方。我记得最为戳心的有一句话,在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张向战友交代完任务,离开又回头很不好意思说出有件“小事”还需麻烦战友——如果可以,能不能帮他找找孩子。面对生死,他们都选择了牺牲自己保全对方,而对于张宪臣来说,找到自己的孩子仅仅怕麻烦战友的一件“小事”。原来作为共产党人,他们早就做好了为了革命信念,为了国家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影片的最后,英雄们的牺牲没有白费,队友们凭借着出色的智慧和永不放弃的坚强毅力成功完成了任务。雪还在下着,但是我们知道拥有这样的一群勇士,期待的“黎明”一定会来。

我相信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像影片中特工们这样勇敢无畏的革命先辈。被敌军折磨的时候他们好像感觉不到丝毫疼痛,面对牺牲的时候他们没有一刻犹豫,他们或许曾游走在最黑暗的角落,或许从不曾想过被人记得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们其实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是一个个有血有肉也有感情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不是一句口号,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在践行的信念——只有走共产主义道路“黎明”才会到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四月广西考察时说,革命理想的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先辈们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

拨开重重的黑暗,今日的我们面对着不再飘雪的黎明,阳光照耀着大地。我想如果有一天站到悬崖之上,拥有信念的人不会畏惧选择。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