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是我读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第七本书,我于2021年读完图书馆所有马尔克斯的书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凶杀案》是一本相当好的书,然而我发现,当我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总结和讲述时,我的语言表述能力限制了我思想的表达。马尔克斯的文笔结构总给我一种“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朕不知道”的感觉,每看一本就刷新一次我对他的认识,让我觉得,原来还可以这样表达,原来还可以这样比喻,可以说马尔克斯对文字的掌控程度已经游刃有余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看他的书时,我往往偏爱那些巧妙嵌于文中的繁杂细节,通过作者对时空万物的精确描写,我可以在脑海中勾勒还原故事和人物的大概模样,从而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凶杀案》是一部让我看完还想再看第二遍的书。它不是很长,但书中涉及的人物之多,名字之拗口,和《百年孤独》有的一拼。不同的是,《百年孤独》的人物有着重复的名字,象征着无法改变的孤独宿命;《凶杀案》的人物名字各不相同,却在故事中频繁交替着出现,这对于我逐渐退化的记忆力是不小的挑战。
文如其名,讲述了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马尔克斯通过第一人称“我”对凶杀案涉及到的所有人的正式的非正式的、直接的间接的访问和谈话描述了凶杀案的全部过程。如同《红楼梦》一样,故事一开始就告诉你这个人的结局,这种安排无疑与“谁是凶手”这类悬疑推理的故事结构不同,作者早在最开始就告诉你谁死了、谁干的、为什么?谁活着,他遗憾吗?还是快乐?你像穿越者一样已知结果,却还要看着他们欢笑哭泣,走向早已注定的尾声,徒增一丝悲凉的无可奈何之感。
简单概括,故事讲述了主角“圣地亚哥”的被杀始末。当地突然来了个莫名其妙的有钱男人,莫名其妙的看上了一个素未谋面的姑娘,他展开疯狂却不失礼节的追求,最后用金钱打动了姑娘的家人,以为买到了幸福。他在当地举行了盛大豪华的婚礼,全场消费由他买单,城市和人们陷入狂欢。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为了博得追求姑娘的芳心,他买下全部的彩票只为一定中奖,将奖品送给她;为了让她答应求婚,他斥巨资买下了海边别墅作为婚房。别墅所有者曾与过世前的妻子在那里度过了幸福的时光,一度表示坚决不卖的他在看到这辈子都没见过的一沓沓现金后立刻就搬了出去,由于没有放那么多钱的保险柜,还请求有钱人能不能分期付款。对此我只想说,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我想,作者或许是想表达金钱并非万能,它可以买到婚姻,却买不到爱情。它或许也可以买到爱情,但买不到放下世俗偏见的勇气。当晚,新郎发现新娘并非处女,姑娘被连夜送回娘家。家里人痛打姑娘,姑娘说出了主角“圣地亚哥”的名字。于是姑娘的两个哥哥去牲口棚里面拿了两把大刀,天不亮就去杀猪的地方磨刀,一边磨一边张扬“我们要去杀了他!”
于是这件事情就被张扬得人尽皆知。两兄弟逢人就透露目的,人们也迅速的传话,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主角要被杀了,除去刻意隐瞒的人和小部分喝得烂醉如泥或在狂欢或在嫖娼的暂不知道情况的人,其他人都觉得一定会有人告知主角“有人要来杀你了”,但到最后除了他的准岳父,没有一个人告诉他。
两兄弟带着刀坐到主角家附近的商店门口等着杀他,商店老板辗转传话给主教、镇长和上校。上校没收了两兄弟的刀并让他们回去睡觉,等上校走了两兄弟又去搞了两把刀。遗憾的是,两兄弟一路张扬这场凶杀,只是为了有人出来阻止他们的计划。实际上,除了姑娘口中的那一个名字,他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圣地亚哥侵害了她。他们也并没有杀人的勇气,这导致他们后来在监狱里面日日难熬。
由于主教忘记提醒主角的母亲,主角在躲避凶杀跑向家门时,母亲巧合的只看到了走向大门的两兄弟,没有看到从另一角度跑过来的儿子,也因为保姆的隐瞒,她以为儿子就在楼上睡觉。于是她在主角就要跑进来的那一瞬间死死关上了门。儿子在外的痛叫被她误以为是儿子在阳台上的喊骂,她跑上楼想帮儿子一起骂,却只看到门外的儿子已经倒在血泊之中……
整个案件充斥着巧合,正如书中所写“生活竟然动用了这么多连文学都避讳使用的巧合,毫无阻碍地最终铸成这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后来的人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回忆,但没有证据证明主角真的就是夺去姑娘贞洁的人,有的只是姑娘拒不改变却没有其他任何细节的一句“他是侵犯我的人”。了解主角的人都认为他不可能侵犯她,连主角自己听说自己要被杀时都一脸茫然。于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就这样戏剧性地发生。
人们早早的知道了消息甚至前来围观,面对残忍至极的杀害却什么都没有做。他们置身事外的围观,只想看事态如何发展。而这场凶杀案中,凶手没有证据证明被害者的过失,被害者没来得及证明自己是否真的有过失。姑娘不愿意透露更多,其他人有人说着真话,有人说着假话……
故事叙述方式非常新颖,围绕案件前前后后好几十年展开,形形色色的人物络绎不绝地涌入故事,使事件变得扑朔迷离。令人费解的是,被退回的姑娘就此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有钱人,她专心致志地绣花之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给那个有钱人写了两千多封情书。最后不知是被什么所触动,年老的有钱人最后来到了姑娘的身边,他说“好吧,我来了”,但她写给他的两千封信中,没有一封被拆开过。他们两人最后越过了“处女情结”的世俗愚见,而因为这个丧生屠刀之下的圣地亚哥永不复生。郁闷。
此外,不得不说,故事开头结尾也很意思,作者写道:圣地亚哥.纳萨尔被杀的那一天,清晨五点半就起了床,去迎候主教乘坐的床……(最后)他从那扇自六点钟起就敞开的后门进了家,随后脸朝下倒在了厨房的地上。
2001年西班牙《世界报》评选出20世纪百大西班牙语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得票排名第一位,超过了第二位的《百年孤独》。我也强烈推荐这部著作,它的用词用句和叙述方式用“精彩”已经不能形容,最后的凶杀过程一气呵成,我就像当场的观众一样,看到两兄弟拿起刀,看到主角跑向虚掩的门,看到主角母亲关上了门,看到两兄弟上上下下捅了主角几十刀,看到他肠子流出来,血液四处飞溅,而我作为旁观者,和那些在场的愚昧民众一样,没有伸出援手。一件事与“我”无关时,即使“我”知道它的是非对错,往往也只会是冷漠旁观。这时似乎尤其需要一个故事里总会出现的多管闲事的人,需要他站出来指出这是不对的,是应该改变的。而无意识的“我们”,仍然选择继续围观和等待……
整个故事看完就像看了一部电影,还想再看一次。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