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日子,通过学习强国APP认识了这本《周恩来最后600天》,并聆听了几个章节,愈发感兴趣,于是就在网上购买并怀着紧张、敬仰、无奈的复杂心情,一气呵成看完了这本书。
合上书,敬仰、悲伤、怀念之情油然而生。这是一本独特的伟人传记,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史资料。它如实且细腻地记录了敬爱的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忍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沉重、伤感与离情,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就如书评写的:他生前没有子女,死后没有墓穴,他将自己完全融入了祖国的土地。
工作上,总理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尽职尽责。在1974年1至5月的139天里,周总理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的有9天,14至18小时的有74天,19至23小时的有38天,连续24小时的有5天,只有13天工作在12小时之内。看到这些数字,内心无比心疼。这样的工作量让一个身体健康的小伙子来完成都要心力交瘁,疲惫不堪,更何况我们的总理此时已经是一位身患癌症,杖朝之年的老人。
书中有一处细节,6月初的一天,周恩来已经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了,一直都在工作着,秘书提醒他:“还剩十四分钟。”读到这里,我原本以为总理会利用这十几分钟睡上一觉或者去吃顿饭,但是没想到总理打算利用这点时间去好好剃一下胡子,因为他待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外事活动会议。秘书因为不放心总理一个人去卫生间剃胡子,于是走进去看看,只见总理左手拎着一条毛巾,右手握着一个刮胡刀睡着了。读到这里,我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周总理在刮胡子时因疲劳过度睡着的样子,是那样的安详,又是那样的令人心疼。
生活中,他简朴节约,廉洁自律。有一次,医生不小心掉落药片,药片一时不知所踪。总理始终坚持让人再找找:“这药是进口的,太贵了,要注意节约。”最后指着北边的沙发,高兴地说:“在这里,在沙发底下。”服务员移开沙发,把药片捡起来,周总理伸手接了过去。服务员心想,药片已经脏了,不能让总理再吃,周总理却说:“没事,没事。”拿出手帕把药擦了擦,就放进口中服了下去。在“岁月留痕”一节中,周总理在龙门石窟附近考察时,对一套待售的散发着墨香的魏碑拓片爱不释手,反复看了半天,最终却因为凑不到500元只能依依不舍离去……像这样的细节在书中有很多,读来让人从心底佩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廉洁奉公——这是缔造了苦难辉煌历史的中国共产党艰苦朴素的初心。
读《周恩来最后600天》,我禁不住好几次落泪,一方面是对癌症病魔给总理带来肉体损伤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是对总理面对癌症的极强意志力,以及看待生死、以国家为己任的心灵震撼。眼泪,不仅是心疼,更是敬重。总理生命的最后600天里,共做大小手术13次,离世时体重不到60斤。他是一个老人,也是一个病人,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伴随着病痛、负重、伤感、离别和希望,他抱病履职,苦撑危局,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临终,他身上都佩着一块“为人民服务”的徽章——这是他最后的使命,也是永恒不变的初心!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