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的前半段可以看做是陈独秀传,一切围绕着陈独秀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展开。陈独秀的真正历史贡献是什么呢?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在最开始的时候,大部分文章都是启蒙年轻人热爱这个国家,为这个国家寻找出路,第一次在中国擎起了科学和民主的大旗。这些文章在最开始的时候让青年学生读起来很提气,这种提气很青年学生带来一种国家兴亡在我之肩的使命感。但是如果《新青年》一直在写这些文章,其实时间长了大家也能意识到,这里面能写的东西很有限,而且没有触碰到根本问题:政治。在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军阀年代,如果这些知识分子只是教育年轻人爱国,爱民主,爱科学。我想军阀们都会感觉这些知识分之是些人畜无害的酸腐文人罢了。虽然新文化运动在最开始没有碰到社会的根本问题,但他起到了两个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为五四运动打下了良好的思想根基。
《新青年》鼓励年轻人爱国,这是一个很好的思想切入点,这也就是为什么段祺瑞在签了卖国的21条之后,会遭到青年学生如此巨大打击的原因。假如没有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这些军阀在签署卖国条约时会引起这么大反响吗,我想是不能的。如果我们对五四运动的意义理解更深刻的话,五四运动的意义绝不是打倒卖国军阀这么简单,他的意义在于团结起来了以学生为代表的一股力量,这股力量的聚合,让李大钊和陈独秀发现了深入根本政治的一个契机:宣传马列主义。如果这些年轻人聚合不起来,不把陈李作为文人领袖,他们又如何能登上高台,为中国宣传马列主义呢。
第二:为有志青年的聚合提供了一个舞台。
毛泽东,周恩来,李立三,蔡和森,所有后来成为中共早期骨干的人物,都是因为追随陈李带来的新文化运动和新思想而聚合起来,在以北京,长沙,武汉等城市相互结识,如果只是青年学生的相互结识这本身对社会无太大意义。重要的是他们的聚合,在日后创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青年学生关系网络,这些年轻人中能有能力组织社团,创办期刊,写文章优秀的人自然能成为青年学生中的优秀领袖,比如毛泽东,虽然他只是在长沙活动,在北京活动的时候也仅仅是个北大图书馆管理员。但毛早期能为众多高级知识分子所接纳,乃是因为毛创建的湘江评论。再比如周恩来是天津复兴社的领袖,比如张国焘是北大的学生组织者。这种聚合起来的学生网络,使得他们在参加中共一大时,即使还没有互相认识,但已经有了一种同声相应的追求同一个理想的使命感。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意识到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了吧。新文化运动有他的局限性,比如开始的时候只能发动学生,而无法深入工农阶层,但对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而言,影响学生又是一个最好的切入点,如果不先影响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先从青年学生中寻找践行者,工农阶级又怎么能发动起来呢。难道靠着陈独秀和李大钊的新文化运动能号召起来工农阶级吗,不能,但是在陈李影响下的毛泽东,周恩来,李立三,刘少奇等人,通过掌握马列主义的思想武器,通过舍生忘死的革命实践,通过发动工人运动和土地革命,他们真正完成了陈李的愿望:为中国找到了真正的出路。
我常常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是启发。是启蒙。而陈李的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他们的历史使命完成的很充分。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