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能让我们感觉良好的,除了巨大的数字,也可以是一栋高楼。
《迷人的材料》中,有这么一段故事:有天早上,作者像往常一样出门买面包,却突然发现转角处的一栋21层摩天大楼不见了,就剩下地上的一个大洞。于是作者伤心了,觉得原址上的大洞,好像成了“生命中开的一个口子”,觉得“伤口比我想的还大,一切都感觉不一样了。”当然最具玩味的还是这句话:“我的自信心都受到了打击,觉得自己没那么厉害了。”一栋大楼的存废,会影响到人的自信心。背后隐约在暗示着,我们的信心,其实是建立在庞然大物之上。
这个庞然大物可以是高楼,也可以是班级、省份、乃至国家。比如,那些地图炮、民族主义者的逻辑;比如,郑州上合组织会议期间,人们对各种禁令、不便隐约透露出的某种自豪,似乎权力“凌辱”,就是我们“特殊”的证明;再比如,阅兵仪式时,人们展示出来的那种疯狂的热衷,除了因为原始的爱国情结得到满足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渴望,渴望从宏大的仪式中,获得信心和力量。
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不是喜欢这种庞然大物,而是它如此巨大,就这么横亘眼前,对比之下,我们又是如此的弱小、无能为力,只好假装它并不存在。比如,这阵子,上下班路上在修建高架桥,密密麻麻的钢筋模板正叠在头顶之上。路过的人们,每天都得穿过狭小的迷宫,在明暗交替中蠕动,看起来很像生活在地下洞穴中的蚁鼠。而人们的惯常表情就是冷漠,面对这种“庞然大物”带来的“不变”,我们冷漠的经过,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小时候,我对城市有种非常原始的期待,它理应是巨大的,理应高楼大厦、灯火辉煌。等到真的在城市里生活,才发现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城市光鲜的“巨大”背后,是无数个面容模糊的“渺小”个人。
《阿尔伯特·卡埃罗》有这么一句诗,说的正是这种庞然大物给个人带来的阴影:
城里大房子的钥匙锁住了风景遮蔽了眼界把我们的眼光从天空推开
我们变的渺小因为我们被剥夺了观看的广阔
我们变的贫穷因为我们唯一的财富是观看
面对庞然大物时,我们已经形成一套机制:不适一闪而过,接下来就是把眼光从巨大挪开,假装一切没有发生。我琢磨,这大概表明,其实我们已经习惯、甚至依赖上了宏大叙事。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