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产理论”——“破坏、毁损和浪费,实际上并不能增加国民资产。”
根据巴斯夏为其提出的破窗理论提供的案例:一位不幸的店主窗户玻璃被砸碎却被安慰道:“玻璃不破,玻璃工该怎么生存”可以看出,那些安慰这位店主的人们仅仅只是看到了能看到的一面,却没有考虑到看不到的一面。能看到的一面是,玻璃有损坏,玻璃工就有了工作赚钱的机会。看不到的一面是,如果玻璃没有损坏,店主可以在继续享用明亮玻璃的同时,用修玻璃的钱去享受更多的物质生活,这样同时也可以推动其它一系列产业的物质生产。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最近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电瓶车因为自己的大意而损坏了电瓶,需要花300元重新更换。如果从狭隘的视野来看,会想到电瓶不坏修车铺的人该怎么生存。可是从看不到的一面来考虑,这300元的修车费不仅造成了我的精神损失,还降低了我的生活质量,原本可以用这300元去多吃几顿美食,多喝几杯奶茶,却要用来修车。获利的是修车铺的人,损失的却是我以及看不到的第三方美食店家。有些东西被毫无疑义地毁灭了,社会就会平白损失了某些资产。由此可见,我们在看待任何事物都不能仅关注能看到的双方,也要考虑到极有可能是在隐藏的第三方甚至有连带影响的第四方。
2.公共工程的“诡辩”——“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而被排挤掉了”
国家往往会认为创办一个大型的企业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工人们的就业率,而国家创办企业的资金却也是民众的税收中征收出来的。我们可以看见的是,国家建设公共工程可以为一些失业工人提供就业机会;而看不到的是,这种做法同时也会剥夺另一些工人的就业机会。在现在的社会中,有需求便会有供给,国家创建的公共工程其实是可以交给市场来完成的,个人也可以创办企业去完成这些工程,这同样也能为失业工人提供就业机会。从更深的层面讲,国家可以把原本征收来创建公共工程的资金去做其他更能促进国家发展的事情。国家建立公共工程的这种做法其实更能看作是应付经济大萧条的一种临时性应急措施,并没有增加就业数量和提高工资总量,只是在困难时期作为一种慈善事业。站在当下全球自由贸易的市场化的实际来看,这阻碍了创新与技术进步,对总体经济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损失。
3、“邪恶”的“机器”——“咒骂机器,其实就是咒骂人类的智慧”
在当下人工智能的时代,很多人们总是会抱怨机器剥夺了工人们的工作机会,使大量的工人陷入贫困之中。可以看出,这些人看到的只是能看到的且消极的一面:机器生产减少了工人的工作机会。然而,这种看法其实是荒谬的,机器生产实际上并不是使工作机会减少,而是更多地解放人的劳动,使其能够从事其他工作。从更加隐蔽的一面来看,先进机器的诞生淘汰了知识水平低的人,这也许短暂的会对国家的失业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这无形地促进了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提升,为提高全社会的整体素质打下基础。其次,从整体来看,发明创造使人们对工作、生活、学习的满足程度增加了,增加的幅度就等于因此而节省下来的劳动力。在一个市场中,各行各业都是紧密相连的,一个行业中的节约会有利于其他行业的扩张,那些由于机器高效率工作而多出来的人工劳动力,会推动市场取得新的创新与发展。
现实中存在着各种正反馈、负反馈,存在着复杂的变化链条。我们不论是对生活,还是对工作、学习做决策时,都不能太狭隘地仅看到能看到的损失或收益,而是要积极思考,这个决策可能会对这件事情造成哪些看不到的影响。用长远的目光去对一件事情进行“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判断与决策,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决策的成功率。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