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泛言读后感 最新读后感范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3月8日读后感评论59 阅读2401字

都说“见字如面”“字如其人”,人与字品格相互渗透。字如此,文章亦是如此。于《中国文化泛言》中,体会南怀瑾老先生的品格。于南怀瑾老先生的品格中品味《中国文化泛言》的包罗万象、精彩绝伦。

谦虚的品格

记得《谷穗》里这样的话:“在秋天的谷田里,为何无籽的谷穗,总是把头高高仰起,像墙头的芦苇,傲视着足下的同类,忘乎所以。而粒粒饱满的谷穗,总是把头压地低低,深望着生养它的土地,携手姐妹兄弟,依旧孕育着籽粒,为了让自己的后代繁衍生息。”无籽的谷穗高高地仰着头,因为他腹内空空。而像南怀瑾老先生这样博学多才、满腹经纶的有学之士,腹有诗书,精研儒、释、道三教名典,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当然被腹内的学识压弯了腰。《中国文化泛言》一书内容触涉颇多,细心读之,无论是儒、释、道各家学说,乃至中西文化、社会发展、历史经验等,都能条贯井然,简明扼要。读此书,能让人体会到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他认为自己写的书“亦无非先贤的糟粕而已”“何足道哉”“因应时潮流的乱谈,属于旁门左道,不堪入流”以及在自己出书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爱好后所表现出来的“深为惭愧”“弥增惶恐,生怕误人”认为自己“智浅识陋”,其谦虚的品格可见一斑。南怀瑾老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终其晚年在太湖大学堂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倾毕生精力将中国传统文化永续传承下去,用谦虚的品格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力量。

尊重文化

读南怀瑾老先生的文章,去感受南怀瑾老先生作为一个教育家、中国正统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对文学作品的一贯的严谨的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维护和尊重。“发扬前修绝学,启迪后贤新智,是为宿志”南怀瑾老先生如是言。《周易今注今译》出版发行后被发现有错漏之处,南怀瑾老先生“悔托付匪人,狂简从事,愧疚不已”“更加惶恐”“忏悔”,这样的心情足以见得其治学的严谨态度。在“西方文化吹起了新术数的号角”一篇中,讲了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学生,自加鄙弃不顾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而崇尚外国“算命”的学科,而且说来津津有味,头头是道,与中国文化的渊源不深,南怀瑾老先生对此进行的批评,足以见得先生对祖先流传下来的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的尊重和维护。“今日的中国人是否应该看清世界的真相,是否应该看清西方文明的弊端,是否一如既往的一昧崇洋,是否要重新审视中国五千年文明就一无是处、一无所长?”这值得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深思。中国文化源远流深,对自家文化不加以理解、学习,却在文化草昧的民族来开采时去自吹自擂地宣传,这在南怀瑾老先生看来确实是一件莫大的憾事。而我们呢,拥有祖先保留下来的五千年庞大文化,又岂能跟这种年轻的国家、文化草昧的民族、亦或无知小辈斤斤计较?因此,我们绝对要和南怀瑾老先生一样,拒绝人云亦云、含糊混淆、自损文化道统的尊严等行为,而要致力于维护国家民族祖先文化的尊严,尊重并理解我们的国家民族文化。

精神的洗礼

读南怀瑾老先生的文章,如同见到了作者本人,听他讲讲他对中国文化的一些真知灼见,让人如沐春风,精神上饱受中国文化的洗礼。有这么一则对话,有人问他:“老师,你信佛教?”他说:“不是。我信睡觉(笑),我够不上资格信佛教。”人家又问:“老师,你学佛吗?”他说:“也不是,那也没有资格。佛经上面写,一个修菩萨道的人要布施,众生如果需要你的眼睛,那就挖给他。头颅、脑血、全身、妻子、儿女、财产,都可以布施,我做不到。”南怀瑾老先生见解独到,有趣幽默,对于儒释道自有他的一番理解。在先生的文中和眼里,孔子并不是后世理学家们所表现的那么严肃和不通人情,以至于将孔子塑造为一个威严不可侵犯的圣人偶像,致使现代人愤愤然要打到孔家店,让开创两千多年老店的祖宗受牵连,而最终把儒家学问推向了“灭门”之路。老先生字里行间中,透露的是对孔子学说的认可,谈到《论语》一书,说它是一篇首尾连贯,条理井然,天衣无缝的好文章,蕴含着伟大的道理,鼓励后学者“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去体会儒学的不可毁、不可赞的不朽价值,为孔子洗白,替孔子申冤。读《中国文化泛言》,就如同在听南怀瑾老先生的思想见解,接受精神上的洗礼,感受先生的博学多才、见多识广。他让我走进一些我未曾涉及到的地方,去感知中国文化的美。

让传统文化如春风拂面

南怀瑾老先生一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近六十部作品。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作品,引经据典,意味深远,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喜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而南怀瑾老先生欲融汇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传播出去、传承下去的心愿也会通过他的作品延续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风吹雨打,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之文化根本,成为了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了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所以不但要去传承、去发扬,更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而不泥古,尊儒而不排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固然很重要,但不能拘泥于传统,不敢脱离传统的窠臼。我们要让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以中国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传统文化指引我们的内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新潮流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打磨文化特色,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好地适应时代,如活水一般,焕发色彩、充满生机,在世界的舞台上长盛不衰。

伴随祖国的日益强大,无数有创新精神的中华儿女以崭新的形式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变精髓,我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会如南怀瑾老先生所期盼的那样,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散发出属于中华民族的光芒,让整个世界都见证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古老神奇。漫步于中华文化之旅途,如春风拂面。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