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这本书,我的内心长久无法平静,更多的是悲伤,也是对那个时代感到难过和深深的无力。
许多人也曾问作者:“这部小说到底是写什么的?”作者说:“写人,写姑姑这样一个从医五十多年的乡村妇科医生的人生传奇,她的悲欢离合,她内心深处的矛盾,她的反思与忏悔,她的伟大与宽厚,她的卑微与狭窄。写出她与时代的和谐与冲突,写出她的职业道德与时代任务的对抗与统一。写的看似是一个人,实则是一群人。”
此书虽为长篇小说,但是并不算很长,整体分为两个部分。前四部可看成一部分,以给杉谷义人先生写信为由,讲述了姑姑一生所发生的故事,第五部是以话剧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给读者加以展现。如果说在前四部中的个别部分让我的思绪稍微感到凌乱,那么第五部便让我对于人物的塑造更加清晰。对于前四部中出现的人物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第五部并不是复刻前四部,而是有所改变并向后延长时间线。
本书的主人公姑姑是一位妇产科圣手,拥有超高的医术,接生下的孩子成千上万,为了使更多的孩子平安出生,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青春。
还记得姑姑第一次接生是在一九五三年的春天,那时的妇女对新法接生颇有抵触。受新发接生知识灌输的姑姑挽救了无数在危险边缘的产妇。书中先描述了“老娘婆”接生时行为的荒诞,与姑姑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读者,我也看到了那个时代知识的匮乏与落后,当然也有思想的落伍。
姑姑的故事是从首次接生胎位不正的产妇开始,并以成功而辉煌开篇,姑姑也从此开启了忙碌的接生之旅。那时的姑姑是“送子娘娘”,受人喜爱。作为读者,看着一个个孩子顺利出生,内心是十分喜悦的,也被书中描绘的氛围所感染,与此同时,姑姑爽朗的性格也深深扎根在我的脑海里。
但是,在看这本书时,前面我有多高兴,后面就有多心痛,因为国家开始施行“计划生育”了。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施行“计划生育”是十分正确的,毕竟国家人口多且经济困难,人口若不控制,国家的境况只会雪上加霜、难上加难。但是大部分国民受教育程度低,根本无法理解国家的做法,反而瞒着国家偷偷生。而且当时刚建国没几年,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重男轻女的思想长久以来根深蒂固,国家的计划想要施行是十分困难的,于是后面就有了比较激进的行为。
小说中的姑姑不仅是一名妇科圣手,更是一位爱国忠于党的共产党员,服从党的指令是她的行动标杆,再加上她受过教育,也就更加理解党的做法并去拥护党的想法。
小说中最令我难受的部分就是计划生育期间发生的事情了,姑姑被迫从妇科圣手变成“杀人狂魔”,看着那些未出世的孩子离去,有的孩子的母亲也命丧九泉,我觉得十分难过,尽管那个年代离我们很远,但却不影响它对我的震撼。群众费尽心思的偷偷生,姑姑也如同捉贼一般不放过任何人,一个跑、一个追,作为“观众”,我的内心却只有沉重,并且陷入沉思,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是国家的错吗?不,国家也只是从大局考虑。是群众的错吗?不,他们也只是与他们的前辈一样想要更多的孩子。所以,问题究竟出现在了哪里?我想不通,但内心的沉重是无法忽略的。
这本书不是很长,但给我的疑问及反思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不得不说,作者写作也是丝毫不留情面,该批判就批判,真实地去面对历史,对于我们这群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读者以很多更加清晰的认识。最让我内心产生疑问的一段是,姑姑的男朋友叛变逃亡,姑姑羞愧加过度伤心而心急自杀,救活后便受到了留党察看的处分,处分她的理由并不是怀疑她与王小倜真有关系,而是她以自杀的方式向党示威。此时我的内心充满了疑问,为什么呢?明明都证明了姑姑是清白的,却依然给了处分,也许有人会为姑姑打抱不平,可仔细想想,党又有什么错呢?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百姓希望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党希望国家更强,但是国家的强盛需要百姓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悲剧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我很能理解,也为此感到深深的无奈。
究竟是时代的错还是个人的错,我们尚且不究,但对于许多人的伤害是真的,这种伤害不论以后受到怎样的补偿,都将在内心留下一抹无法填平的伤疤。最让我感到心痛的话是莫言对杉谷义人先生说的:“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沾到手上的血是不是永远也洗不干净呢?被罪感纠缠的灵魂,是不是永远也得不到解脱呢?”读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或者说是长久的静默,对死去孩子的哀悼,对这些被迫赋予压力的人们感到心疼,即使我从来没有过类似的体验,但我仍然能感受到他的自责与怀疑。其实若看得不仔细,很容易把这句话看成姑姑的忏悔,可是仔细看就会发现那句话是小跑说的,与此同时我对姑姑有了更多的心疼,小跑并没有细致地参与所有事,姑姑才是,可就连小跑都感到如此的自责与无助,可以想得姑姑的心又有多痛,可她也没有办法,这一切仿佛是一个死结,我们无法帮助,只能叹息。
此书也体现了“旧”与“新”之间的碰撞,从开篇的“老婆娘”与姑姑所学的新法接生,两者之间相互碰撞,因此也引发了矛盾,不过这些都是历史的必经之处,经历碰撞才变得更好,所以后来新生接法也被群众们所接受。计划生育期间旧思想与新思想也是激烈的碰撞,老旧思想中人们重男轻女,而且还要多子多孙,这与计划生育的只生一个形成了猛烈的碰撞,其中也发生了许多矛盾,许多孩子与妇女也因此命丧九泉。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过程艰难,党也因此下了狠心,基层人员有些急于求成,但最后人口的确得到了控制,中国的发展也不断向前,因此从长远考虑党的决策还是十分正确的。
进入晚年后,姑姑一直认为自己有罪,不但有罪,而且罪大恶极、不可救赎,可我认为正如小跑说的:“我认为姑姑责己太过,那个时代,换上任何一个人也未必能比她做得更好。”可是姑姑却哀伤的说,你不懂……那一瞬间我感到深深的无力,社会要进步必定会牺牲一部分人,可是这一部分人受的苦又由谁来偿还,终将是自咽其果罢了。
在小说中后半部分,作者对姑姑的描写有所减少,对小跑与小狮子这对夫妻的描写更多了,我看见小跑受欺负的那一段,内心很不是滋味。那时因受教育程度低导致群众素质普遍低下,身处在北京的人们自身有着强烈的优越感,他们看不起那些外乡人,觉得他人与自己相比都低人一等,因此他们欺负外乡人,认为他们不配待在北京。小跑也正是如此,才会有强烈的欲望回到东北乡,对此我感到无限的心疼与对那个低素质社会的无力。经受过基础教育的人们普遍素质更高,所以当今社会这样的情况就更少存在了,在对那个时代悲伤的同时,也对社会的进步而感到欣慰。
步入晚年的姑姑常常失眠,有人认为失眠的未必全是天才,但天才几乎都失眠,可是只有失眠的人才知道,睡不着是多么痛苦,也只有失眠过的人才知道睡着了是多么幸福。晚年的姑姑总是在自责中度过,让人很是心疼,可在时代的造就下,总会有人受到伤害,我尊敬姑姑,也敬尊敬每一位像姑姑一样为国家奉献全部的人。国家的繁荣富强与社会的进步,也离不开每一位像姑姑一样的人。
最后。对于此书的题目,我也有一定的看法。明明小说讲的是“娃”,为什么题目是《蛙》呢?书中提到蛙是多子的象征,蛙是他们高密东北乡的图腾,他们的泥塑、年画里,都有对蛙崇拜的实例,而且也能够分析姑姑害怕青蛙的原因,“蛙”,一字多义,既有姑姑对娃的众多接触,也有对蛙害怕的原因阐述,而且姑姑对蛙的害怕也离不开对娃的“伤害”,一字多义,不得不说,作者起题目的水平令人赞叹。
总体而言,这本书让我收获很大,尤其是对于我这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来说,场景式的浸入,让我更有深刻感触,此书十分值得一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