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记录了一群在一个与我相同处境下的二本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命运,人生走向真的将会是那么普通,或者换而言之,考上二本院校真的在这个社会上会比那些名校学生要差的很多吗?我想这真的不能一概而论。
起初,让我注意到这本书的是它的书名中“二本学生”,这对身处同样环境下的我有了打开它的想法。
“众所周知,在大众化教育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不可否认,只有少数幸运者能进入几十所光彩夺目的重点大学,更多的则只能走进数量庞大的普通二本院校。”在序言中,我认为这段话深刻描述我们的处境。这给我们一个信息:在高考这场百团大战中,我们既不是失败者,也不是成功者,只是一大群普通学生中普通的一员。有时,我也庆幸自己能够上一所二本学校,但是也后悔,自己明明有能力却因为一次考试定夺自己未来的走向。常常会因为种种原因感到纠结或者自负,但冷静后,我想,再怎样这个事实也无法改变,不如给自己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书中讲述到的一个地方正是如此,对于广东F学院(我搜索应该是广东金融学院)的学子来说,是一个重新开始人生的地方,也是梦开始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龙洞”。“龙洞”离广州市区较远但周围除了广东F学院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高校伴随其中。虽然地址偏远,但自然环境确实极佳的,群山环绕,陆翠逼人,正是沉浸学习的绝佳之处。在这所二本学校的学生,有很多在这个地址偏远,环境宜人的小地方蜗居,成功实现了人生转变,有的考上名校研究生,有的被公务员录取,每个人在这里充实的活着,他们都有自己的目标。类比自我,我想我们学校或许也能称之为另一个“龙洞”吧。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没有嘈杂的城市喧嚣,也无现代化的数字化高楼,每天可以伴着朝阳读书,伴着月色入睡。只要怀着一颗有梦想的心,奔着目标,终将会实现。
我清楚的记得高中老师常说的一句话: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同样,考上一所二本院校也不是放弃的理由。或许悲伤,或许高兴。拘泥于如今只会在无尽的痛苦之中浑浑噩噩的度过珍贵的大学四年,何不向前看,像当初给高考定下目标一样规划一个好的未来呢?倘若想提高学历,考研是不二出路。在这本书中,辛追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有这样一段话描述他的考研经历:“辛追一起参加过三次研究生考试,他不接受调剂,目标是复旦大学。最后一次考试,一百二十名考生中,仅招十几人,其中有八名来自保送,他考了四百三十分,位列第二,和第一名相差四分,尽管第一学历不是名校,但他的实力,还是获得了足够的竞争力,终于成为复旦的一员。在龙洞拘留的年轻人中,辛追因为他的执念和坚持后的成功,成为了‘龙洞的传奇’。”能够经历三次的考研战争,还能够保持自己的初心,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考上排名前几的高校倒也是实现了人生的转变。虽然这种人是少数,但却也成为心中给自己默默加油的一份动力吧。
书的封面其实也是一种点睛之笔。偌大的人才市场,人潮汹涌,摩肩接踵。这不就是我们当下,我们这群二本学生的现状吗?在一个又一个的招聘点中投放自己的简历,希望能在这繁华的城市之中找到自己的安居之所,好不容易找到份微薄的工作却比不过那些名校出来的学生。或许,找到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或者加入考研大军能改变现状,现实真的会如此吗?对比往年的考研情况,今年考研内卷现象特别严重,恐怕很多人与研究生失之交臂。所以并没有哪一项是轻松的。
这本书记录了很多人的经历。有些来自农村,有些来自遥远的北方,有些来自富裕家庭,,有些放弃浙江的高校来到广东,有些复读几次来到此地,形形色色的人在书中展现。其中不乏有着与我相同经历的人,通过他们的经历,我从中有些感同身受,有一种“他们能,我也能”的想法。通过他们的经历,给予我一直走下去的勇气。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到了新的阶段,就在这里大放异彩。
诚如封面的一句话:“每一段经历,都可以成为新的起点;每一次出发,都是向上的攀登。”升上大学,重新开始,重新出发,前面的是风雨还是彩虹,谁都不能预见。我们能做的只有在这段时间内学会沉淀,放下年轻的浮躁,面对现实。倘若,你如今的生活表示不满意,何不重拾信心,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读此书,品人生。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学习的过程,他们从年少出成,到考入大学,再至考研、工作。他们这一代人活出了自己的色彩,找到自己在这偌大城市的意义。他们的历程,指引着我,让我是时候放下从前,在新的地方,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活出自己的精彩。希望,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烈火,熊熊燃烧,骄阳似火。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