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这本书最令人震撼的一点就在于它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人类不过是基因机器。
什么是基因机器呢?这样一个听起来似乎冷冰冰的词汇,它其实指的是人类和地球上的任何其他生物一样,都只是基因的载体。而进化的单位既不是种群也不是个体,而是基因。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在35亿年前地球的原始状态中由于偶然诞生了一种特殊的分子DNA,它与其他分子最大的不同是可以自我复制,但是它们的复制不是百分百准确的,而这种差错所产生的不同分子就形成了竞争关系。不同的DNA分子为了尽可能地复制自己,也可以看做是尽可能地“存活”下去,需要抢夺资源。在这种生存竞争下,他们从最开始简单地给自己套一层蛋白质作为保护层,以对抗环境和竞争对手,到后来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和同样升级优化的对手,就要求保护自己的载体具有越来越多的功能,逐渐这个载体就演化成为了生物。
这样看来,人类和其他所有生物一样,也是由基因驱使的一架庞大机器,我们的生存、繁衍、死亡都在基因的操控之下完成,而基因也借由各种基因机器之手,从某种意义上达到了“永生”。这样一想似乎有些不寒而栗,往往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大家都会产生一个想法,既然如此,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对于广阔的宇宙、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所有的生命都是一视同仁的。这是一种超脱的旷达,也是一种思索后的虚无。人生而有何不同呢?
其实不必沮丧,即使人类是基因机器,但人生是我们自己掌控的。我们可以在这短暂的光阴里,用眼睛看到繁华万物,用耳朵听到天地之声,用双手创造美好未来。总体看来,世间万物都在不断熵增,生命不断地由有序走回无序,最终不可逆地走向老化死亡。但是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我们不应该只看到生命的结果而忽略生命的过程。每一次花开都会伴随着花谢,但是我们依然欣赏花开时的美好;每一次日出都会迎来日落,但是我们依然在阳光下欢欣雀跃;每一次相遇都会走到离别,但是我们依然感谢互相陪伴的时光;生命最终都会走向灭亡,但是我们依然敬畏生命。
千千万万个人,有千千万万种人生,沧海之一粟,宇宙之尘埃,我们如此渺小,亦如此伟大!在这样短暂的时光里,依然绽放着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光芒,即使我们终将走向灭亡,也应将生命尽情燃烧,这何尝不是一种浪漫。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