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题记
“一名教师,当他尊重每一个孩子,当他用友善和尊严对待孩子,他就有可能引导孩子接受社会机制所必需的任何秩序和规则。教师也应该尊重自己,在需要坚定的时候不妥协。”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的确,书就像指向标,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书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带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道理。每当我遇到教育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我都坚信任何教育问题都是有办法解决的,我也常会拿出这本书再次阅读,今天,我郑重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Jane Nel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冶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估计现在更多啦)。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仅美国销量就超过4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正面管教》这本书介绍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去管教孩子的方法。我很认同书中的观点: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这书中提到不同教养方式的特征:
◆严厉型——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过度控制,有规矩没有自由,没有选择。
◆娇纵型——没有限制,有自由但没规矩,无限制的选择。
◆正面管教型——和善与坚定并行,有权威,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
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教养方式,父母的发心都是希望孩子幸福,但这能否实现取决于孩子是否被培养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须具备七项感知和技能。
①对个人能力的感知——“我能行”。
②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③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④内省能力,能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⑤人际沟通能力,善于和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⑥整体把握能力,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⑦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它不是一本理论书,而是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讲了为什么这样做的背后的原因,讲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三个层面的意思,并且给出了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和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在约定的规则里,我们常常会认为惩罚和骄纵会永远存在。很多人都会从这两个极端考虑问题。那些认为惩罚有效的人通常就会惩罚孩子。那些不相信惩罚的人,常常就会走向另一端,对孩子骄纵。而正面管教能够帮助父母和老师在与孩子沟通时找到一条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路。比如在学校里,有些学生打不起精神时常会让我们觉得不知道拿他怎么办,往往我们采取的态度就是让他站一会,或是课后留下他再或者通知家长协同管教。看了这本书才发现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学生没有真正有收获,没有爱上学习,反而会对这门课的老师产生反感,而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会认为一直鼓励并不容易,老师或家长很习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总感觉惩罚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而从也没有深想过惩罚带来的影响。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要鼓励。而书中说到的是鼓励而非赞扬。鼓励是给孩子机会,是对孩子的相互尊重。书中讲到五年级在课堂上如何的捣蛋孩子在老师运用鼓励的条件下,孩子每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今天的课堂只是比前两天的课堂少了几声乱叫,老师都会鼓励并回以微笑,终于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越来越愉快地相处。
所以,兼有老师和家长双重身份,我想我们要做的事情并不是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培养出真正拥有独立人格的孩子,怎么才叫拥有独立人格呢?
我认为孩子要对个人能力、个人价值以及个人影响力有感知,这样的孩子才会很高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高了,就会要求自己把应该做的事情和正确的事做好,进而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从而养成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一个拥有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的孩子,又往往可以获得其他孩子的喜欢,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好的人际关系又可以反作用于孩子,让他拥有更好的心态,从而更有条件去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整体规划能力和判断能力。拥有上述这些,我认为这才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
读了《正面管教》后,我总结了书中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打算用于今后的家庭教育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一是要重新看待和正确理解孩子们一些不良行为。有时孩子们上课总是做一些奇怪的动作和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逗大家乐,这时我们应该理解出现这种行为可能就是他在寻求过度关注。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在原生家庭中没有获得父母足够的安全感,作为老师就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建立信任,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在平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学生的不良行为深层原因除了寻求关注、寻求权利外,还可能出现报复和自暴自弃。
二是处理孩子不良行为时要把握的四项原则:
1.是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具体行为和深层原因的相关性;
2.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并表示对于行为的理解;
3.是告诉孩子正确合理的表达方式;
4.是对于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
三是在平时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
一是和孩子沟通中要足够的真诚,让孩子感觉你是真的想帮他解决问题而不是责备,尽量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提问;
二是在沟通的过程中要运用有效的鼓励措施,不当众批评、给孩子能够改正的机会、不给孩子造成压力等。
四是善于捕捉反复行为习惯中的积极因素,加强正面引导,帮助孩子自我培养好习惯。注意要适时施教,有的放矢。采取积极措施,主动预测,不要上纲上线,全盘否定。
五是要赢得孩子。
孩子在生活中肯定会有犯错那么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是在孩子犯错时我们是怎么引导孩子尼?我们要告诉孩子“虽然我爱你,但是我无法接受你的做法。我们在给孩子创造的环境是有纪律的环境,是一个积极的环境,我们要把孩子每一次犯错都变成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变成谴责的机会可以运用3R方法矫正自己在孩子身上犯下的错误:一承认;二和好——我向你道歉;三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赢了”孩子让孩子成为失败者,导致孩子反叛或盲从,“赢得”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彼此尊重。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就是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获得自尊。否则,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
作为家长和老师,如果管得太多太细,事必躬亲,那就剥夺了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而提升生活技能的绝好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感受自我价值的机会。作为老师,要特别注意吸收全体学生参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作为家长,要尽可能多的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的各种活动中,使孩子在家庭中有一席之地,对家庭事物有责任、有担当。这样增强了孩子们在家庭中的归属感,并且能让他体会到自我价值感的实现。
总之,通过这本书,让我收获了“和善而坚定”、“不骄纵不惩罚”这样的教育理念。“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而贯穿整个教养过程的则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带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一句话,正面教育,就是用正面的思考、积极的行动,正面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好教育工作,更需要我们冷静、坚定同时又充满激情地把教育的细节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去。在让孩子们受益的同时,也锻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更专业的自我!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