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读后感600字1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工作的内容是教书育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孩子,该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对待儿童是我们终生思考的问题。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我们应当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介入我每一次教育行为发生之前都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当我一看到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一书,就立刻被它吸引,立场是我们教育行为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的立场才能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教育行为,这本书的立意可谓是直指教育问题的核心。“教育是为了谁?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又是从哪里出发?”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才有意义。成先生在这本书里指出,一切教育的核心都应当是围绕着儿童本身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赏识孩子才有资格去谈论教育的技巧。
儿童的本质是自由。但这种自由是建立在规之上的自由。经常遇到家长说:我们的孩子只要快乐就行,学习成绩好不好无所谓。这简直是谬论。成先生在书中指出,学习和勤奋并不矛盾。我时常告诫我的学生要勤奋,并学会“玩”。人要快乐,但这快乐,如果是建立在勤奋之上的快乐,如此便能让自己的快乐更具意义。
儿童的最伟大之处是创造性。成先生在书中指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可能性,既要关注现实性,也要关注可能性。应当着眼可能性,着力现实性。可能性是教育出发点和目标,现实性是教育的实施过程。同样,儿童完整的生活,也包括现实生活以及可能性生活。既要步步生风,也要抬头览月。游戏方式是儿童的生活方式,也是儿童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应当遵从儿童的学习方式。而我认为,这种游戏,并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创造真实的游戏情景,让学生在游戏情景中,运用自己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幻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发现或者接受新的知识。
“教师,在赶往伟大的教育事业的路上也常常撞到孩子,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不知道儿童在哪里?儿童是谁?教育的愚蠢与错误也正是因为“儿童缺场”,对儿童的漠视和误读。”有时候,不得不痛心的看到,教师:高高在上,对学生:管教、施压、重成绩……过程中缺乏温情的流动。
儿童立场读后感600字2
帕斯卡撰写的哲学名著《思想录》里,留给世人一句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从生命的角度来看,人的身体没有尖牙利爪,没有虎背熊腰,也要经常遭遇疾病、灾难的折磨,在大自然面前是就像是一株脆弱的芦苇。但是,人也是高贵的,聪慧的。在自然界无数的花草树木中,人是独具慧心的一种存在。哪怕是一株芦苇,也闪烁着智慧之光。
其实在我看来,每个孩子都是有思想的芦苇。每个家长、老师都应该“蹲下来”,跟孩子平等对话,正视孩子甚至仰视孩子,孩子才愿意和你交流,你才能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某天,带着闺女儿子一起去园博园玩。走到入口,闺女说走着太累,想骑四轮观光脚踏车,我们一路观光一路欢声笑语,闺女骑的很带劲,到了园博园南门,俩孩子被一些游乐设施吸引了,闺女想玩淘气堡,我让儿子也去玩,儿子不玩。我第一反应是小孩傻不傻,那么好玩的东西你竟然不玩?!但我并没有责备他,而是对他进行了刨根问底式的的对话:
问儿子:为什么不玩。
他不说话。
我戏谑地说:你是不是不敢玩。
他说:我敢玩但是不愿意玩。
为什么不愿意玩呢?
在我的在跑追问下说:怕脱鞋。
怎么还怕脱鞋呢?我纳闷。
我笑着说:是不是怕你的臭脚丫薰了人家的淘气堡?
“不是,我怕我脱了鞋,人家把我的鞋拿走了”。
好家伙,我的儿,原来是怕人家拿走了他的鞋,他没鞋子穿了。
多亏站在他的立场去更深入的了解他,没有发火,没有嘲笑,了解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成尚荣先生说:儿童立场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表面的尊重,其深度在于对生命的尊重、唤醒、激励与赞赏。
向先生学习,致敬。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