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暑假有幸跟随工作室的老师去大连学习,被李伟忠老师的讲座内容深深吸引。详实的案例,深厚的理论,个性化的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有他那对教学一片赤诚之爱,我立即买了他的书《语文的鱼》,培训结束后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教书有15年了吧,刚大学毕业时,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干劲儿,怀着渴望已久的梦想踏上了教师的岗位,然而随着年华的逝去,面对繁杂的工作中接二连三的困难,日复一日机械般的教学,以及毫无成就感的生源问题,难免会诱发职业的倦怠之情,曾经的梦想似乎渐渐偏离了自己生活的轨道。读李老师的书,我瞬间清醒了不少,这书就如一股清泉,注入我灵魂深处,沁出几分香甜。这本书讲了李老师如何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经历,分为“我的专业成长”、“在教学研究中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成长”、“在读书中成长”四个板块。在当今比较浮躁和势力的时代,很少有人谈理想了,愿意把当中小学老师作为毕生追求的人也不多了,而李老师却把当教师视为骄傲的事业,这不只是“稻粱谋”的职业,而是一种可以充分张扬自己生命意义的“志业”,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做法让人钦佩。其实不管在什么岗位,贵在实现自己的价值。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职业,不管多难都应该始终保持高扬的精神,大胆摸索,不断进取。
整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的教学主张——追求情理共生的教学佳境。语文教学领域中有很多的教学流派和教学主张,如诗意语文,诗化语文,情智语文,情趣语文,智慧语文,魅力语文
∙∙∙∙∙∙李老师的情理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既注重情感、情境、情趣等感性因素,又凸显文理、学理、道理等理性成分,力求课堂教学活动入情入理、情理相融。我们的人性中本就包含着“感性”和“理性”。我们细腻丰富的情感为我们带来的“感性”,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精彩纷呈。而理性的“思”又是我们分析研究现实物质世界和探寻物质世界规律的前提。在教学中,如果没有理性和逻辑的参与,教学就很难有深度。另外一方面,如果只是盲目地动情,以感情代替逻辑,用笑声代替思考,又会导致逻辑性精神的匮乏。李老师执教《姥姥的剪纸》一文时,他抓住文章第一小节,通过问题“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着怎样的关联?”来提示学生关注其中的文理;在执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时,李老师通过初读再读细读来由浅入深地认识主要人物王熙凤,不动声色地渗透了“三读三悟”的学理;在执教《姥姥的剪纸》一文时,李老师带着学生认识了与人为善的姥姥,感受了作者的善解人意,品悟着大爱亲情。这一系列丰富美好的情感又凸显着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
合上书本,反观自己的课堂,深感很多的不足,平日里或许只一味追求分数,使自己的课堂徒有那么点功利的色彩了,经常以忙为借口,看的专业类书籍不多,成了井底之蛙。看了李老师的书,为他对语文教学的一往情深和矢志不渝而感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在这些优秀老师的指引下,善于学习,不断充电,提升自己的学养,保持思想的活力,抵制职业性疲倦,树立长远目标,做一个有理想的老师。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