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是“成尚荣教育文丛”中的一本,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儿童气息”,不管是封面还是书内的插图,都是“最原始”的儿童画,这样的配图可能没有其他书籍那样“高大上”,但却让我们更感亲切,也更符合”儿童立场“。全书共分为四辑,分别是“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可能性的召唤”和“心灵的谷仓和那口藏着的水井”。每一辑又有许多篇小文章组成,这些文章看似独立成篇,彼此之间又似乎有一根线串联着,这根线就是儿童情怀,作者以儿童视角去关注儿童发展,为儿童发声,始终把自己放在儿童立场。
什么是儿童立场?“所谓儿童立场,简言之,就是站到儿童那边去,其中重要的是‘放下身段’。当你有意和儿童变得一样高时,你就变成了一个儿童;当你和儿童坐在地上,和儿童一起观看巴西足球世界杯的时候,你就看懂了他脸上的表情,你又变成了一个儿童;当你和儿童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你就能读懂他心里所想的一切,你也变成了一个儿童......问题在于你缺少儿童概念,内心的高度不愿意放下来。立场的变化实质上是心灵的变化、思想的变化。”
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儿童立场”,并运用到教学中去呢?首先我们要从观念上改变自己,坚信“儿童是活的”,在拉丁文中,儿童意味着自由者,自由是人存在的本质,更是儿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能过度捆绑他们,压榨他们的时间,只有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他们才能更有创造力;其次要解放儿童,允许他们去探索,去试错。苏霍姆林斯基说:“从天性上说,儿童就是探索者。”好奇探究是儿童的天性,人的大部分成长是实践得来的,而不是老师口授得来的,只有让儿童不断探索,不断试错,不断游戏,他们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成长;再者,教师要“解放自己”,拥有童心,重新做个小孩。“童心是赤子之心,是圣洁之心”,拥有童心的教师就会用儿童视角看待儿童,就能更加理解儿童的不成熟,不以过高的要求来苛责儿童,不因儿童的犯错而大发雷霆,“怀着童心去教育儿童的心灵,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然后才能教育他们”。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上周的体育课。那节体育课,体育老师有事,我来代课,按照往常的习惯,我会把体育课用来上语文,但那天我突然想带着孩子们玩玩,于是决定带着他们去操场上体育课。与我而言,这不过是心念一动的事情,但对孩子们来说,这就是一件“大事情”。上课铃响后,我来到教室,告诉孩子们体育老师有事不能来,他们一个个都是一副垂头丧气,提不起精神的样子,但听到我要带他们出去上体育课的消息后,一个个又两眼放光,仿佛打了兴奋剂一般。在带着他们去操场的路上,好几个孩子跑过来问我:“老师,你第一次去操场吧?激不激动,兴不兴奋?”经他们这一提醒,我才惊觉:我真的是第一次在课堂时间去操场!平时习惯了正襟危坐,一板一眼的我,已经给自己套上了厚厚的面具,甚至有些时候会端着自己的“架子”,我已不做“小孩”好多年!也许是被孩子们的童心感染,我突然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一个可以跟他们玩耍的孩子,于是在操场上,我索性放下“架子”,撕下面具,与他们一起漫步,一起跳绳,一起聊天......一节课下来,我玩得尽兴,身心愉悦,孩子们也兴高采烈,欢喜异常。许多孩子在日记里写道:“这是我上过的最好的体育课!”孩子们心中的“好”,只是因为老师能和自己一起玩耍,与他们站在了一起。
拥有了“儿童立场”,我们就不会过分要求孩子“懂事”,而只想让他们成为他自己,让他们真正成为“儿童”,因为“让儿童拥有快乐、健康、幸福的童年,是小学教育的使命,也是给儿童修筑并赖以坚守的儿童根据地。”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来治愈”,让我们坚持“儿童立场”,用儿童视角看待儿童,让他们在童年时期释放天性,成为他们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性格底色!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