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最新读后感范文作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3月7日读后感评论56 阅读1558字

伍尔福克在《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语言在认知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表达思想、请教问题、思考类别与概念、联结过去和未来的工具。”正是因为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语文课堂便有了更高一层的使命——在语文活动中,促进语言的发展与建构。语言的发展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这是毫无疑问的,维果斯基比皮亚杰更强调学习和语言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思维是由语言、思维方式和儿童的社会文化经验所共同决定的。”因而,在语文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搭建情境支架,营造语言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种切身的体会:哪怕已经升上七年级,依然有很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弱。要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通过搭建“脚手架”,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任务。在语文活动中,搭建情境支架,将学生代入具体的情境之中,能够促进学生激活大脑的记忆区,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等纳入到现有的情境之中,从而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语言学习的氛围中去。

“情境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人们在学习信息的同时,也会习得获取信息时的物理环境和心境等方面(如地点、空间、情绪、与谁在一起)。情境是一种激活信息的启动。”比如在口语交际的学习中,巧搭情境支架,学生可以开启大脑里储存的信息,与情境联结起来,从而达到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写作课也可以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将人生体验转换成语言文字。尤其是一些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很难将固有的经验转换成语言表达出来,有了情境支架,就可以利用支架找到表达的支点。

二、搭建图表支架,发展语言的逻辑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课堂上回答问题想到哪说到哪,写出来的作文前言不搭后语,生搬硬套。要发展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可以利用和表格表征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言语联系,让学生在表达时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比如最典型的思维导图,就是图表表征,用思维导图来串联一个故事、一本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降低了表达难度。

在古诗文学习中,鼓励学生将诗歌转换成图画,将诗文中之景、物、人画出来,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古诗文的内容。在画画的过程中,思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内涵。根据自己理解所做出的图画,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就会有内在逻辑了。这种语言表达可以体现在课堂上的口头表达,也可以体现在习作表达上。再如名著学习,通过搭建表格,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一个章节、整本书、某个专题,再让学生来表述的时候,语言表达就会有逻辑性和系统性了。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列好提纲,这个过程是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理清语言的前后逻辑。

三、搭建问题支架,训练语言的深刻性

学生语言表达常常停留在一个浅层次。这从平时的阅读课堂中学生发言可以看出,从学生做阅读理解题目答题情况也大致可以发现。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学生答非所问是因为找不准问题真正的目标。“选择什么样的表征和目标,接下来就会有不同的问题解决路径。为了表征问题和制定目标,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相关信息上,理解问题的表述,然后激活正确的图示来理解整个过程。”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找准问题真正的目标,从而把注意力放到正确的信息上,真正理解问题,从深层次去构建语言,然后准确、有深度地表达。比如对问题进行串联,由易到难,形成问题链,每个问题之间形成内在联系。这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足工作,当问题支架搭建起来,学生理解文本就会显得容易多了,表达也不会总是在表层游离。

从这三方面来看,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思维品质依赖于语言发展程度。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促进语言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