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杨同学喜获5本新书,好奇的翻了一下,其中有一本钱穆先生的讲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出于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兴趣,借书一阅。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先生16岁时辍学,18岁时到小学任教,工作之余,坚持看书,科学安排时间,学识日益广博精益。后来历任多所大学教授,主讲中国文史课程,1949年去往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也就是后来的香港中文大学,1967年定居台湾。先生之学说和其自学书籍息息相关,从凤凰网卫视点评来看,“史学大家钱穆当然懂得通史致用,考史明变的道理,然而抱守着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面对巨大的时代洪流,钱穆依然选择了纯粹文化意义上的保守态度。”先生执着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研究,作为一个具有“士大夫”品格的知识分子,既不信任无产阶级专政,又指责国民党的腐败统治,确是个性格倔强的人。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出版于1955年8月,主要内容为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职权分配之演变,内容包括四大范围,即政府的组织、考试和科举、赋税制度、国防和兵役制度。在本书的前言中,作者围绕三大问题向读者进行讲解,第一是对政治的理解,政治本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讲“人事”,一是讲“制度”。书中多讲制度,少讲人事,讲制度本来不易,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的学问。第二是详细讲述了写作思路,共有七大点,主要包括制度与人事、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关于历史的特殊性,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若不深入认识到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就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第三分析了关于历代政治的讲解范围,特别强调了纯从历史事实上来比较它的好坏。
这本书语言结构严谨,文字朴实无华,论证清晰明了。在序言中,作者提到了写书的原因,其一是政治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辛亥革命前后,由于革命的宣传,当时将秦以后的政治形容为“专职黑暗”,这是对传统政治的忽视,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其二作者认为,政治制度,不能照搬照套,要和人事相配合,实事求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也是为什么“洋务运动”注定改变不了中国贫苦积弱的社会面貌。
对于此书,感想有三。首先,加深了我对民国知识分子的了解,他们处于国家动乱的年代,经历了多次社会革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其次要说明一个问题,一定要调查研究,不能主观判断。最后是对政治制度的思考,只要能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需要,这个制度就是好制度。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