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1
“为你,千千万万遍。”
短短七字,无华丽语言的铺垫,却拥有最真挚炽热的感情。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陪伴了你的整个童年,渗透到你的整个生活,后来因为某些事他离开了,你曾试图将其从脑海中清除,去遗忘甚至埋葬,当你自以为已经可以做到不去想的时候,却又毫无征兆地发生在你生命的某个瞬间,像电影放映一般情景再显,一帧都没有落下。阿米尔和哈桑就是这样。初读《追风筝的人》,仅仅因为这是一本名著,想要将其当作完成阅读任务一般草草了事。却不曾想,就是我未曾抱有任何期许的名著,让我颠覆认知,带给心灵触动。我并不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但这本书有魔力让人为之沦陷。
作为本书最大反派阿塞夫,他没有良知,利用手中权利,滥杀无辜,他是哈桑父子悲伤的源头。人们无法魔化那些已经是魔鬼的人,他不配当个魔鬼。这让我联想到《误杀》中的一句台词: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对于这样的人,凭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肆意妄为,但这就是现实。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尤其在当时那个年代。人性的泯灭,道德的沦丧,人民如蝼蚁一般渺小,如待宰的羔羊,任那些穷凶极恶任意妄为;更可怕的是,宗教种族歧视,一个人的身体里流着怎样的血并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这个世界上本应人人平等,可凭什么身为哈扎拉人就理应低人一等,被歧视被杀戮,普通得草芥一般。可哪怕我心中有再多的愤懑,这都是现实。悲剧在历史上确确实实留下了痕迹,苦难降临在那些无辜的人们身上;而罪魁祸首,没有良心不会痛苦,也许这就是最大的悲哀吧。
一个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长大后只能是个懦夫。说实话,我并不喜欢阿米尔,甚至对他感到憎恶。就是因为他的懦弱、他的自我欺骗,将哈桑一步步推开;但这也正是人性,他只不过是将人性的黑暗面表现出来了而已。我在想:如果当时他挺身而出,那么后来的哈桑可能仍与他在一起,在美国定居,为生活而努力。可是他没有,亲眼看到哈桑为保护他的风筝而被人侮辱强暴,却自私地跑开了。想让父亲将哈桑父子赶出家门被拒后,又自导自演监守自盗栽赃诬陷哈桑,结果如他所愿。可自始至终,洞悉他所有把戏的哈桑一声不吭,甘愿背负“罪责”,用一生兑现对阿米尔少爷的诺言,忠贞不渝。“你从我身上看到了什么——一辈子。”哈桑没有读过什么书,如文中所说,“到学校上学的人是我,会读书写字的人是我,聪明伶俐的也是我,哈桑虽看不懂图本,却能看穿我。”阿米尔的前半生有哈桑为他保驾护航,后半生在经历众多后又重回故土,庆幸的是,骨子里的善是一直存在的。阿米尔忏悔,想要救赎,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而他的国家阿富汗,已经遍体鳞伤,当初的那个少年也已离它而去,而他能做的,也只能是保护那个孩子。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第一次追风筝,是为了索拉博,因为前半生他有哈桑为他去做任何事,千千万万遍。我们可以相信,阿米尔追回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有许许多多承诺在风筝里,说了和没说的过往,以及那许许多多完成和未完成的心愿。
其实,善与恶,是与非,真与假,谁又说的清呢!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一个善良的天使,却有些人堕落成魔。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其实只是有些人将人性的阴暗面显露出来罢了,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在以后的日子里都将会遭到惩罚。心中有恶意,稍有不慎,就会堕落成魔;而心中有善,无论什么时候,都总会迷途知返。我们不求是一个善人,只求心中无恶,心中有善。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2
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追风筝的人》,期间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歇歇停停的,都是几十几百的字凑出来,但这并不影响我的思绪随着这个故事而起伏,波动。现在想来竟是完全记不得主人公的名字,神奇如斯,但是哈桑却是深入我心了,再想,拉辛汗,他的妻子索莱雅,恶心的拉塞夫,然竟是想不起他的名字了,连同他的父亲,我记忆里所能联想到他的名字只能由哈桑喊过的**少爷得知。虽然这其中由于过了五六天记忆流失,再加上我记性本也不好的缘故,但最后记不住主角却是我没想到的,可能这也是作者的一个厉害之处吧。
也算是足够神奇了吧,当我快要打开书的时候,阿米尔少爷竟映入脑海了。那就让我再次断断续续的说说这本书给我的启迪吧。首先这本书以阿富汗战争为背景,我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书里表达出的对侵略者的憎恨,对战争的谴责,书中无处不在的是战争中残酷现实。从开始的历经千辛万苦从阿富汗逃到伊朗,坐在油罐车里,甚至有人直接窒息死亡。后面阿米尔再次回到家乡的时候更甚,那时整个阿富汗已经是一片死寂之气,城市被毁,当权者没有作为,有权势的人横行霸道,整个国家如同一盘散沙。街上随处可见乞讨的乞丐,人们眼里已经满是看不到了任何希望,似乎只求活着,并且连活着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如果你对现代战争的威力没有概念的话,那就去看看阿富汗吧!
除去战争的残酷,书中还有强烈地对种族歧视的谴责。从小时候阿塞夫等人对哈拉扎人哈桑的欺辱,包括对他母亲的不尊重。就连主人公——哈桑把他当作永远的朋友,并且两人也是一块长大,一起玩耍。然而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当家里来其他朋友时,阿米尔总不会叫哈桑一起玩,因为他是个哈拉扎人。再到最后阿富汗内战,从小就讨厌哈拉扎人的阿塞夫更是对哈拉扎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和虐待,更让人难过的,他还对哈桑和他的儿子都进行过性虐待,对他们的心灵产生了极深的影响。愿每个孩子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吧。
本书叫做《追风筝的人》,风筝也的的确确贯穿了整本书,从开始说明哈桑追风筝的技艺之高,到风筝大赛上阿米尔一骑绝尘,拿下风筝大赛的冠军。他因此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父亲的关爱,并答应陪他一起出去旅游,而且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带上哈桑。他终于如愿得到了父亲的偏爱,父亲对他不再只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了,父亲对他表现出了真正的爱怜。然而他似乎没有表现得那么高兴,或许是每个愿望在期盼时都比在实现时更让人兴奋吧。又或者,越是这样,他心中的愧疚就会更多一点,会感到灵魂无处安放。这一切,都是因为哈桑……
风筝大赛上,哈桑一如既往地去追最后一个被击落的风筝,他仍然精准的预判到风筝的落处,只是当阿米尔去找哈桑看到他被拉塞夫等三个人堵在死胡同时,面对哈桑可能遭遇的一切,阿米尔犹豫了。他怕自己也会被他们所虐待,对自己所要承受的遭遇感到恐惧,他心里纠结着,然而他终究没有冲上前去。他看着哈桑被另外两个人摁住,被脱下了裤子……他就这样离开了,他终究无法做到如哈桑之前无惧生死的勇敢,或许是父亲对哈桑的偏爱让他心里并不平衡,又或是他骨子里也没有父亲那般无所畏惧的硬气,是一个软弱的人,还有,可能在他心里,哈桑只是一个不被人们尊重的哈拉扎人。他终是离开了……
之后哈桑在几天里一直沉默,他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认为自己脏了。然而阿米尔因为心里的自责也一直没理哈桑,还一直躲着他,哪怕哈桑主动和他道歉,并数次的想和他一起出去玩。后来他们如愿的又来到了他们常去的山上,在那棵石榴树下,阿米尔用石榴疯狂的砸向哈桑,心里祈求着哈桑还手,他大喊着“你还手啊”,仿佛哈桑用石榴用力的打他时,他心里的愧疚就会少一些似的,仿佛他就不必再这样生活在痛苦与绝望中……他拼命地呼喊着,然而哈桑只是默默地承受着,直到阿米尔精疲力尽,他走到他面前,掰开一个石榴,在阿米尔的头上磨碎……
阿米尔无法从哈桑这里得到心里的安慰,他挣扎在自责与愧疚之中,他无法再和哈桑待在一起了。于是他把他的生日礼物——表和一些钱放在了哈桑的屋里,发现后哈桑的父亲阿里便决心带着哈桑离去了,哪怕阿米尔的父亲竭尽全力的挽留。
之后,因为战乱,阿米尔和他的父亲先是一路艰辛来到了巴基斯坦,之后又辗转美国。他在那里有了不错的发展,遇到了喜欢的人,结了婚写的书也出版了许多,还有不错的反响,在文坛已小有名字。然而他的父亲已因病去世,他收到了小时候长辈,“朋友”拉辛汗的来信,说想见见他,这样,他去到了巴基斯坦。在那里拉辛汗告诉了他哈桑的下落,前段时间在街上被杀害了,并说出哈桑本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面对着突然被告知的事实,阿米尔有点接受不了,他在怨恨,他很愤怒,他想起父亲从前和他说过的一句话:这世上只有一种罪行那就是盗窃》……当你说谎,你剥夺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权利。他开始无法面对自己,然而拉辛汗又告诉他,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被塔利班抓走了,拉辛汗希望阿米尔能去把他带回来,把他带去孤儿院(当然只是这样说,拉辛汗默认希望阿米尔收养)。他试图用美国的妻子家庭以及事业来逃避,但是拉辛汗说过: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从开始的不接受也慢慢冷静下来,答应去带索拉博回来,就这样,他踏上了几十年未曾得见的故乡……
当他再次踏上故土,这里已经面目全非了。经过了战争,家园已残败不堪,人们的生活异常疾苦。他找到了索拉博,让他震惊的是,抓走索拉博的是阿塞夫。阿塞夫邪魅的的笑了,他对手下说到,等一下里面不管发生什么,都不准进来。或许在他眼里,阿米尔还是一样的懦弱,他说带索拉博走可以,但他和阿塞夫只能走一个。就这样,阿塞夫拿出了他的不锈钢拳套,阿米尔也握紧了拳头。阿米尔终是敌不过强横的阿塞夫,他被阿塞夫疯狂的击打着。之后,一如之前的哈桑,索拉博拉紧了弹弓,让阿塞夫住手,不同的是,他这次真被打成了独眼龙……
经过这次经历和后面又一次风筝大赛,索拉博慢慢接受了这个只是听他父亲说到过的叔叔。当阿米尔知道并没有所谓的孤儿院时,他决定把他带回美国。而当签证问题得不到解决时,他听从法里德的建议想把索拉博先送去孤儿院,解决签证问题就去接他,索拉博乞求无果,他选择了自杀,就在阿米尔要把签证问题解决的好消息告诉他之前。最后,他活了下来,但是他的心却死了……
读完整本书,感觉他们都在救赎,阿米尔对哈桑,对索拉博,阿米尔父亲对阿里,对哈桑。他们企图对他们的错误进行弥补。可以说,他们的确做了许多错误的事,但并不妨碍他们的善良与真诚。并且,他们都在勇敢的去追着,就似追那风筝。
这本书情节的确是跌宕起伏的,让我对逻辑和想象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人们在罪恶面前真实,善良的一面。如果你也曾有过遗憾和错误,也大胆去救赎吧。我也希望我们心里的真善美能让我们永远的去追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