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认可这种说法,在互联网时代,就获取信息而言,书是最低效的。而读书的目的,其实并不是知道了点什么,而且我们欣赏到了从问题到答案之间的这段风景。
曾国藩(1811-1872)出身普通百姓,资质一般甚至笨拙,但他立志学习圣人,不断精进升级,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英武殿大学士,成就巨大,超凡入圣。他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成为后人的精神偶像。
张宏杰的《曾国藩传》,向我们详细展示了曾国藩作为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道路。本书共43万多字,受其吸引,我是反复拜读了两遍,掩卷沉思,有敬仰,有同感,有启发。
那作者是如何展示曾国藩从问题到答案之间的这段风景的呢?以曾国藩的自我管理为例,和大家分享他的智慧以及对我们的启发。
曾国藩天赋很差,漫长的九年秀才考试生涯,是他生命中痛苦的记忆,但同时艰难的科举经历对曾国藩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强化了他“越挫越勇”的性格特点。科举过程还塑造了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崇尚笨拙。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涓滴积累,水滴石穿,追求的是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他做人讲究“拙诚”,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不玩心眼。他带兵讲究“结硬寨、打呆仗”,经常是楞把进攻战,打成了防御战,从不凭奇谋诡计,只凭坚忍踏实,死磕到底。这是曾国藩一生成功的秘诀,也是他常向别人谈及的道理。
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后,他才逐渐知道什么叫学术,什么叫心性之学,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鄙陋。他认真研读明代大儒王阳明的《传习录》,这才发现和这些圣贤人物相比,自己的视野是多么的狭窄,境界是多么的低劣。在他三十而立之年,他立志要学做圣人。
所谓圣人,就是完美的人,圣人通过自己的勤学苦修体悟了天理,掌握了天下万物的运行规律。他一举一动,无不合宜,可以经邦治国,造福人民。而他自己也立功立德立言,万世不朽。
曾国藩学做圣人,那他是怎样去做的呢?其实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写日记”,他是通过日记不断地反省自己。他给自己定了基本的学习日程: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10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
他把日记当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日记用恭楷来写,以示诚敬。其次,他把日记的作用当作“研几”,几就是细节,通过每个细节来改变自己。而且曾国藩还定期把日记给朋友们看,其实他知道,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成,他想通过外力来督促自己坚持。在修身起始阶段,重要的是猛。在进行阶段,更重要的是韧。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一个人肯定会经受无数次的反复、失败、挫折甚至倒退,关键是不放弃。
因此,曾国藩一生最推崇的品质就是“有恒”,他一生不断地强调“恒”的重要性。在一次次的反复磨炼中,曾国藩的气质性格渐渐发生着变化。他做事越来越有恒心毅力,待人接物越来越宽厚、周到、真诚,朋友一天比一天多。他的品质越来越纯粹,站得越高,看得越来越远。
这就是作者给我们展示的曾国藩的修身过程,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哪怕是一个资质平凡的普通
人,只要“取法乎上”,立志高远,只要有恒心,有毅力,通过不断的修炼完善,能完成自我实现。
曾国藩是立志学圣人,而我们可能有不同的人生目标。但是做事情如何能坚持不懈,不半途而废,也就是做到“有恒”,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曾国藩的,而且是能做到的。
为给自己一个压力,我也定了一个学习日程:每个工作日写笔记一则,每个工作日读书20页。
笔记可以是读书心得,可以是好文章摘录,也可以是工作反思,等等。自去年10月份开始笔记以来,我也坚持写了4万5千字了。欣慰的是,目前我还在坚持。我们平时如果输入少,思考少,那你就会输出困难,有些功夫还是要靠平时积累。上面的图例就是10月10日的一则工作笔记。
另外我在今年3月份,开始一项新的挑战,就是在我们OA平台里,用微博的形式,记录自己“一日一改善”的活动。改善事项可大可小,只要是有改进,对公司对员工有益的,我们都是应该去落实。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是逐渐培养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其二,也是可以作为一个材料记录,希望能对自己及同事有所启发。
我们知道,几个改善对公司的总体经营绩效,可能影响不是很明显。但如果坚持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同时如果有很多人也一起坚持做的话,我想那肯定会是一件非常震撼的事情,最终的成果也将会是非常巨大的。
本书另外也讲述了曾国藩如何在清朝危难之际组建湘军,直至最后平定太平天国。期间差点被兵痞杀掉,1854年-1855年,遭遇靖港惨败及糊口兵败,两次要跳水自杀,1857年47岁时被咸丰皇帝解除兵权,在家蛰居两年,但最终是大彻大悟,脱胎换骨。
曾国藩为了打造湘军的战斗力,把“训”和“练”的工作双手抓,重视军队的政治思想教育,为湘军注入灵魂,使湘军成为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
曾国藩为湘军进行制度创新,如厚饷制,确立选人的原则,保障了湘军的战斗力。
他前期凡事总愿意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勇于尝试,做事讲究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特别强调“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不断地在事上磨砺自己。到人生后半场,他又是主动让出功劳,承担过错,自己成事,也让别人成事。
曾国藩求才、识才、也培养人才,他曾说过“君子有三乐”,其一便是“宏奖人才,诱人日进”。
一个带团队的人,都会遇到上述方方面面的类似问题,可能具体事情不同,但事情背后的“道”还是相通的。管理团队,可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近代中国有很多名人,如李鸿章、蒋介石,也都借鉴过曾国藩的经验。
我们不管自我修炼还是带领团队,其实真正的目的在于成事,就是一件一件地把事情做成功,当你把事情做成之后,会有所收获,能感觉到快乐。个人精进、团队成功,或者是看了一本好书,我们都乐于和别人分享,所有的点点滴滴,也正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啊!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