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历史上有许多敢为人先的优秀女性研究学者,比如才女林徽因,众所周知她的丈夫梁思成先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学上都有举重若轻的地位,人们常常因为一些子虚乌有的八卦而忽略了林徽因先生的博学多才。比如诗词家叶嘉莹先生,终其一生虽未尝过爱情的酸甜苦辣,但一生与诗词为伴便不再孤单,正应了那句诗“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满衣。”今年我在读到樊锦诗自述、顾春芳撰写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时,不免觉得这些优秀的女性在学术上的成就何其相似。幸运的是赶上中国好时代的樊锦诗先生在晚年能够亲自为自己终生所奋斗的事业进行总结,并通过整理撰写成书,让世人了解敦煌莫高窟和她对莫高窟的热爱。
本书一共分为十三章,从牙牙学语阶段、到懵懂少年、到求学立志、到偶遇敦煌、到成家生娃、到人生抉择、到妇唱夫随、到默默坚守、到求新求变、到耄耋之年、到相互成就等等,透过阅读樊锦诗先生这一生与敦煌的不解之缘,我们在感动于坚守这种精神时,也看到一代代敦煌守护人的艰难与不易。而樊锦诗作为一位女性,在肩负守护敦煌的责任时,对于自己生活和家庭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抉择。今天我们看到许多所谓的“乘风破浪的姐姐”,而这位老人又何尝不是呢?在接过常书鸿先生、段文杰先生的敦煌学之后,樊锦诗先生撰写了属于她的敦煌传奇,在一次偶然的采访中她被亲切地称为“敦煌的女儿”。在自述中先生提到她其实想过离开敦煌,毕竟以前留在敦煌作研究真的太苦了,一般人是承受不来的,更别提先生是一位从小在大城市长大的女孩。文中提到“20世纪60年代的莫高窟和今天的莫高窟不可同日而语,那时的敦煌人都是住土房子,睡土灶,吃杂粮。研究所绝大多数人员都住在土坯平房里……刚到敦煌工作的日子里,只要回忆起过去的生活,上海的家人,首都的景象,我就会感到一种失落,这种失落一直会把我拽向忧郁的深渊。”从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初到敦煌时的樊锦诗是失落的,敦煌的现状与她自己的想象相差甚远。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樊锦诗就感到孤独,还会偷偷地掉眼泪,那时她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考古发掘的工作中,希望借此忘却这种难过。书中樊锦诗专门提到了她的先生彭金章,以往我们在很多传记里看到的都是女性为家庭作出了巨大牺牲,或者作为贤内助帮助丈夫作出了许多成绩,但彭金章作为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与樊锦诗相识未名湖、相爱珞珈山、相守莫高窟,是典型的“妇唱夫随”,这里面除了丈夫对妻子的爱与不舍,也许还有一丝命运的安排。每次看到这里我总会想起木心写的那首诗《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如果按照现代社会一些男女的婚姻观,樊锦诗与彭金章两人的出身完全不相配,一边是书香世家的城市姑娘,一边是艰苦奋斗的乡下小子,因为北大读书的缘分相识相恋,所以是特别纯粹地校园感情。两个人后来能够携手互相陪伴一生,并且彭金章为此主动放弃了在武汉的事业,追随樊锦诗的脚步来到敦煌作佛教考古。如果没有丈夫彭金章的成全,就不会有后来的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这个中滋味只有樊锦诗先生自己才清楚,毕竟除了亏欠丈夫,还有愧于自己的孩子,而作为一名母亲因为在条件艰苦的敦煌工作,无法照顾家庭,自己的丈夫既当妈又当爹,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没有给予到最好的,两位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对自己子女是心中有愧的,樊锦诗要求孩子们不能做坏事,成人后能自立,为社会做点有益之事。没有所谓的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这是一代学者对子女最好的祝福吧。而后当两人花甲之年,本可以携手度过难得的后半生,樊锦诗被任命为敦煌研究院院长,工作也忙,彭金章被查出直肠癌,在漫长的一生中,彭金章在自己人生的最后近十年间,因为有了妻子的陪伴与照顾是愉快的,但,是短暂的。这两位几乎将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敦煌的学者无愧于敦煌的守护,令人敬佩。因此我才会说樊锦诗先生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她的老彭,所以成全了她的事业。樊锦诗先生本人也说“遇上了老彭这样的好人,是我一生的幸运”。
时至今日,樊锦诗先生已经与敦煌划上了等号,这是属于她的荣誉,也是敦煌的灿烂,她提出的数字敦煌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不仅对敦煌作了深入的研究还对敦煌莫高窟起到了保护作用。每一个曾亲眼目睹数字敦煌的人无不感到震撼与佩服,而老彭虽然走了,但他把爱留给了那年未名湖相识的女孩樊锦诗,樊锦诗带着这份爱继续着敦煌莫高窟的事业,她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不断向世界介绍她心爱的莫高窟,介绍莫高窟的保护事业。这份事业需要有心人继承,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守得住寂寞,看得见星光,愿意如樊锦诗一般留在敦煌继续研究。因为知识分子的良知,她与丈夫从来没有忘却也从来没有背叛过,如果当年彭金章拿出一家之主的威严,樊锦诗回到了繁华的大都市,孩子会得到很好的教育,毕竟出生在高知家庭;彭金章的考古事业会越来越好,毕竟这是他一手创办的专业;樊锦诗的吃穿住行也会更优雅,毕竟没有如此的操劳……可敦煌会少了一个女儿,一切都是命定的安排,命运安排樊锦诗毕业被分到敦煌实习,从此与敦煌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经过敦煌莫高窟研究的洗礼之后,“樊锦诗先生的身上,呈现着一种少有的气质,单纯中的深厚,宁静中的高贵,深沉中的甜美。”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比不上那颗一心守护敦煌的心!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