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黎圣母院》有感2000字 读后感作文收录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5日读后感评论58 阅读2136字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1802——1885时期的伟大作家,他在83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多年,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和散文家。他还是浪漫主义的领袖和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是“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在法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史上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830年,年仅28岁的维克多•雨果开始奋笔疾书他的命运三部曲之一的《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被称为是“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为他跻身于法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作家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说写作的历史背景正处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期间,封建复辟王朝被推翻了,历史前进了一大步,小说受到这种形势的影响,创作了卡西莫多和埃斯梅拉达这两个核心人物,用他们的悲剧深刻谴责了当时的社会当局。

维克多•雨果在他的《巴黎圣母院》自序中写道:“若干年前,本书作者参观圣母院——或者不如说,遍索圣母院上下的时候,在两座钟楼之间的黑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一个手刻写的词:ANATKH(希腊文:命运)”。这个词无所不在的寓意着的宿命,深深的打动了雨果,使得年轻的雨果满怀激情地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塑造了外表美丽内心善良又纯真的吉普赛姑娘埃斯梅拉达(Esmeralda),同时塑造了外表丑陋无比内心如金子般闪光的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Quasimodo)。在他们美丽的反面设计了道貌岸然、表面上有教养的尊贵的内心满腹邪念的费雷洛。这些典型人物的命运时刻都在牵动着作者的心,同时也牵动着成千上万读者的心。将近200年了,《巴黎圣母院》被拍成电影和戏剧感动了多少人,人们在为小说中人物命运唏嘘不已的时候,也深刻体会到《巴黎圣母院》的确是雨果为了叙述“命运”而创作的,它是雨果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寻求“命运”的真实内涵的文学追求!

在《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中,雨果应用了夸张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技巧,为读者们设计了一个外貌奇丑无比而内心善良、真诚的角色——卡西莫多。他是一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就受尽了世人的歧视和凌辱。在美丽、善良的埃斯梅拉达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世间的温暖和美好,这种体验直达到他的内心世界。使得他将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热情都寄托在埃斯梅拉达的身上。她可以为了埃斯梅拉达喜欢的一枝花,去悬崖上冒着生命危险摘来,献给她。为了埃斯梅拉达的幸福和生命,卡西莫多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在卡西莫多的眼中,埃斯梅拉达就是女神,是善良于美丽的化身。可见,这个外表丑陋的残疾人有一颗多么美好、善良、高贵的灵魂!在埃斯梅拉达遭遇绞刑架的威胁时,卡西莫多勇敢地救出了埃斯梅拉达,并把她带到圣母院避难。因为那里在他看来是最安全的。

可是他没有想到,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副主教费雷洛(ClaudeFroollo)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仪表庄严、有教养、有文化,内心却卑鄙龌龊,他对美丽的埃斯梅拉达有禽兽般的占有欲,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内心却欲火燃烧。他遭到了埃斯梅拉达的拒绝,进而迫害埃斯梅拉达。结果恰巧遇上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思(Chateaupers),他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带到广场上鞭挞。卡西莫多口渴难忍,埃斯梅拉达不记前仇,送水给卡西莫多。卡西莫多很感动,也爱上了埃斯梅拉达,他的爱不是占有欲,而是尊敬和钟情于一身。

而天真无邪的埃斯梅拉达对法比思一见钟情。两个人约会时被费雷洛跟踪,处于嫉妒,他手持尖刀刺伤了法比思后逃跑了。而埃斯梅拉达却因此被当成女巫和谋杀者判处绞刑。是善良的卡西莫多抢回了埃斯梅拉达,藏在巴黎圣母院中。可恨的费雷洛苦苦撕逼不成后,将埃斯梅拉达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最后,埃斯梅拉达被绞死了!

后来,愤怒的卡西莫多把费雷洛推下教堂摔死了。他抱着美丽的埃斯梅拉达也死了。整个故事以悲剧结局。

虽然是以悲剧结局的,但是,雨果用浪漫主义的笔触写了杰普赛人和乞丐们的唱歌跳舞确实浪漫的,有趣的,甚至是快乐的,他写了埃斯梅拉达带着小羊羔跳舞,写杰普赛人和乞丐们为了救埃斯梅拉达而不懈的斗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感觉到雨果那颗年轻又乐观的心。快过岁月的时光隧道,我感觉雨果创作的人物在我眼前栩栩如生。

总而言之,我感觉雨果是在极度美丽和极度丑恶的对比中,向我们展示了人的灵魂。劳动人民,贫困的杰普赛人和乞丐,以及卡西莫多的心灵美和费雷洛以及国王军队的残酷无情和丑恶的灵魂,都赤裸裸地摆在读者的面前,读者无不为之感动。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就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叙述故事的基本色调。我们作为当代的作家应该学习雨果,用自己的作品,用作品中的故事感化读者,声张正义,鞭挞丑恶的灵魂。

《巴黎圣母院》我看过很多遍,看过小说,也看过电影,每一次都深深地感动了我。记得那时候我在胶片厂工作,我们工厂有洗印车间,80年代末我们拷贝了大量的经典故事片,其中就有《巴黎圣母院》。为了与周围的农民搞好关系,我们用这部电影放露天电影,招待四周的农民,当时雨下的很大,农民兄弟打着伞,盯着银幕一直看到结束,还久久不肯离去。我想雨果老先生怎么也想不到,他的伟大作品不仅感动了法国人民,在多年之后,还感动了伏牛山里的中国农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就是在美与丑的对比中塑造人的灵魂留给我们的精神大餐。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