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难寻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收录最新

征文网 2022年3月5日读后感评论83 阅读1054字

《好人难寻》讲述了一个简单而残酷的故事。出门旅行的一家六口遇到了不法分子,被全部杀死。它的文字平静克制,并不对人物情绪进行夸张强烈的渲染,却能给人带来难以忘怀的感受,是奥康纳的代表作之一。

奥康纳儿时曾有当漫画家的梦想,因此她笔下的人物也有着漫画的特征。红斑狼疮使她在三十岁时就只能拄着拐杖走路,并在九年后给她的生命画上了句号。长期与病痛共处给她的乐观与阴翳并存,从而让她的作品有了鲜明的黑色幽默痕迹。

但对奥康纳的作品影响最大的,是她作为天主教徒的信仰。奥康纳小说的主题主要描写邪恶、赎罪和得救,这一点在《好人难寻》中相当突出。奥康纳曾明确指出,“我的小说的主题就是:上帝的恩惠出现在魔鬼操纵的领地。”“每一篇出色的小说里都有这样一个瞬间:你可以感觉到,天惠就在眼前,它在等待被人接受或者遭到拒绝。”她认为,任何一个如文中“格格不入”这样残忍堕落的恶人都有迎来上天恩惠的时候,面对天惠给予的向善的诱导,他们可能会接受,也可能会拒绝,但绝不会无动于衷,这样的天惠会给他们带来内心的改变。

文中“格格不入”在面对祖母的感化时选择了将她杀害,他应当属于拒绝上帝恩惠的一类,但他灵魂中不公与苦难浇筑而来的麻木冷酷却仍然受到了触动甚至软化,“眼眶发红,眼神暗淡而脆弱”。他的罪恶是他的不幸铸就的,无数复杂的因素交织纠缠,造就了这样一个可恨可怜的恶人。他的身上甚至带有一些“好人”的特点,让人们对他心存幻想,最后又将这些幻想用暴行驱赶得烟消云散。这样彬彬有礼的罪恶正是命运酿造出的恶人身上的典型符号。

像“格格不入”这样的人究竟能不能得到救赎?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奥康纳将暴力与天惠作为感化罪人的钥匙,但社会并不是像上帝那样全知全能的。上帝如果能拯救罪人,那又为什么要让不公的命运造就罪人?同时,社会对罪人的救赎则更难以做到。人们可以惩罚“格格不入”这样的罪人,但却不可能去倾听每一个“格格不入”背后的故事。除非把他们的恶行与他们受到的不公放在天平两端衡量,我们永远不知道谁应该被拯救,谁又是罪有应得。而这样做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一个社会也没有了解每一个罪人的资源和精力。

有人说过,罪恶是不幸结出的果实。当罪恶诞生的那一刻,木已成舟,板上钉钉,白纸黑字之下,一切再难挽回。但是,减少不公与冷漠,就能让萌芽的罪恶被及时扼杀。我们难以阻止已发生的悲剧,但我们可以阻止未发生的。比起救赎罪人,以公正和热忱对待他人,从源头上掐灭恶意的火苗,才更加有效易行。

世界上或许存在就赎罪恶的上帝与天堂,但真正能消解罪恶的我们就在人间。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