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师范生,应该无人不知大师—苏霍姆林斯基。他可以说是著作等身。代表作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要相信孩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金子。他的很多著作都历经时间的检验,成为教育者必读书目。其中《给教师的建议》更是不可忽视的存在。我都和她结缘了。
—结缘《给教师的建议》—
说来惭愧,作为一名教育者,我非常不爱看教育方面的著作,即使看也会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对自己毫无裨益。从教快10年了,我发现自己的长进不大,反思自己就是读书太少,没有理论支撑的教育教学就像瞎子走路会跌跌撞撞,无所适从。正好今年教一年级,一切是新的开始。我想自己也要改头换面,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用思想指导行动。读什么呢?这个问题萦绕脑中。突然这本书蹦出来了。大学时代对此书也有一定的了解,于是,立马下单买了,还有一本《给父母的建议》,就一起买了,想着这本书可以作为与家长交流的谈资。书一到,我迫不及待翻开,读了第一条建议,我发现我不适合当老师,书中这一句话“如果和人多的集体交往使你感到头痛,如果你感到工作时独自一人或两三个朋友一起比和一大批人在一起好,那就不要选择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让我深受打击,于是我掩卷而去。寒假,学校组织通过听读的方式学习这本书,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再次拾起它看起来。所幸,未与它擦肩而过。书中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
—解决健康问题有妙招—
读到第二、三条内容,我突然发现我找到了精神归宿。当了老师10年,自己的健康真是每况愈下。据我了解,其他老师也有不少处于亚健康状态。书中说到的神经紧张,心脏问题,精神健康,很多老师都心有戚戚吧。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我们的工作是用心脏和神经的工作,确实每日每时都在消耗大量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工作的性质,心脏和神经的问题也是难免的。苏大师给了我们中肯的建议:不容许一些消极现象萌芽,学会幽默,多亲近自然,用善意的眼睛看儿童。我现在想想的确很少有儿童想故意让老师生气,他们有时是不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不能,所以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这样想想很多负面情绪就不会存在了。
—阅读是书之眼—
如果给这本书找几个关键词,我想阅读是首当其冲的。书中多次提到阅读。可见苏大师对阅读的重视。当然,苏大师讲阅读,不只说学生要阅读,老师也要阅读。讲到老师的阅读,书中的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一位历史老师上了一节观摩课,听课的老师无不叹为观止,觉得这位老师肯定准备了很长时间。那位历史老师却说,这节课,他准备了一辈子,针对这节课,他只准备了15分钟。这种准备究竟是什么?是阅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优秀教师教育技艺的提高,正是由于这种经常性的阅读不断地补充了他们的知识海洋。教育史上经常说这样的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至少有一桶水。是啊,教师不读书,想成长,那就是缘木求鱼。由此,我醍醐灌顶,阅读是教师的每日必修课。只有读书,你才会有底气站在讲台。
学生阅读更是本书反复强调的重点。阅读是“困难”学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学习越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老师对于困难学生的安排,就是推进阅读。想想平时遇到的学困生,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学生的阅读量很少,而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让他们刷题,可是鲜有成效,原来是未对症下药。我们要为学困生精选适合他们读的书,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书。小学阶段,很重要的是阅读和书写。它们之间还有联系。书写的自动化有赖于阅读,这句话刷新了我的认知,我从未觉得书写问题和阅读相关。总之,书中讲到阅读的地方不胜枚举,可见,阅读是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
—劳动教育不是鸡肋—
苏大师非常强调劳动在儿童及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劳动在智力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手和脑有着直接联系。我想中国心灵手巧应由此而来。那么,经常锻炼手,心脑也会灵起来的。劳动能够使心灵高尚和培养人性。教师应和家庭一道指导儿童劳动。由此想到,我们国家倡导“五育并举”,学校也让一年级学生扫地,真是和苏大师不谋而合。
—赶走学习的拦路虎—懒惰—
读这本书时,我首先浏览了一下目录,怎样和懒惰作斗争立马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我认为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和懒惰有关。在此,我不去赘述其它,只谈学习。学困生除了个别是智商问题,其余都和懒惰有莫大的关系。介于此,我首先看了这一部分。苏大师认为把预防懒惰变为热爱劳动,要比治好懒惰后产生的热爱劳动宝贵一千倍。因此,学校和家庭最重要的是预防学生的懒惰。在此,苏大师认为要使小孩子有成人一样的操心事。现实生活中,那些生活被照顾的很好的孩子,学习上也懒惰。手脚懒,思想也懒。读到此,我想到曾经读的《曾国藩传》,他提出“五勤”,他也身体力行了,因此他成为历史上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之人。教师和家长要想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出人头地,一定预防孩子的懒惰,一旦孩子与懒惰为伍,想功成名估计是痴人说梦了。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教育教学的宝贵建议,在此不能一一尽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会再读一读这本书,让它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当然,书中也有很多不符合我们当今的实际情况的建议,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己去探索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