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2018年中信出版的,也是当年互联网运营类的热点书籍,这本书全篇大部分已作者在神州租车的相关营销案例为基础,针对目前互联网中流量获取瓶颈,如何突破或是在常规方法下如何从新定义流量的获取方式,有作者的亲身经历。书籍中很多案例是建立在资本运作的基础上,很多是建立在较大费用预算的基础上(相对于同业也许预算不高),书中有部分针对一些小的时间营销案例的解析和执行过程,会让很多从事运营的人有一定共鸣,小预算,低成本,抓住机会,不断尝试同样也可以成就成功的营销案例。
在当下,流量的获取成本已经越来越高,在互联网人口红利已经很少的情况下,如何获取高质量有效流量。“流量池”这个概念提出,就是为目前平台的运营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式,从17年开始业界就有共鸣,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了下半场,精细化运营被频繁提及。而获取流量也同样,精耕细作,有效转化才是根本,包括如何流量思维体系的形成。
引用书中的一段话:"流量思维指获取流量然后变现流量,这显然已无法解决今天的企业流量困局。流量池思维则是要获取流量并通过存储、运营和发掘等手段,再获得更多的流量”
存储、运营、挖掘,这三个关键,就如同运营人员常常说的拉新,促活,留存,转化。移动营销的关键就是当下的转化!用手机上的展示内容吸引用户在当前场景下迅速完成转化。凡是让用户增加购买难度、跳出当前页面,或者关闭内容等待下一次重逢的,都是令人可惜的浪费!
1,任何品牌传播行为,都需要有效果思维
流量池思维,首先是效果思维,即做任何品牌传播时,都需要考虑效果转化。这一点我非常认同,单纯的品牌传播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对于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必须依靠一切可以借助的手段蓄积流量。
从这个角度再来看百雀羚的案例,可以看到,这果然是一个失败的案例。从广告最后的引导购买来看,竟然要求用户去那么长的广告图中找到"百雀香粉"广告牌,然后截图,再打开天猫,搜索到"百雀羚旗舰店",找到客服,才能兑换优惠券,显然这个链条太长了,特别不利于转化。
杨飞在书中提到"传统广告四件套",即传统广告中可以采用四种手段(强化客服电话,放置二维码,推荐关注微信,给出百度搜索关键词),来提升转化,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
2,流量红利消失的时代,你的流量池需要多个入水口
流量池这个名字本身就很形象,如果将流量比作池中水,那么在这个流量红利消失的时代,你很难再指望有一个轻松便宜的水管,而是你必须有多个入水口!
在流量池思维的图谱中,列举了七种入水口:品牌、裂变、微信、事件、数字广告、直播、BD。这是一种整合的流量获取方式,记得我在京东负责消费品事业部的市场工作时,就是如此运作的。我们做任何的大促,都是各个模块齐上阵,互相配合,共同为大促活动引流,这里面就有线下广告、数字广告、公关(品牌)、事件营销、BD、企业自媒体等等方式。
3,任何营销行为都不是结束,而是新裂变的开始
流量池思维,其实也是一种系统思维。任何一次营销行为,都不是结束,而是新裂变的开始。
luckin coffee获得了一个新用户,并不是结束了,而是通过裂变,让这个用户不仅仅是消费者,更是推广者,TA分享咖啡给朋友,为luckin coffee拉来了新用户,自己也因为付出得到了收获(再来一杯)。
美团、饿了么、京东等的裂变红包也是如此,一个用户购买结束,可以分享红包给自己的朋友,开启了一次新的购买。神州专车将这种裂变红包与IP碰撞,搞出来一个IP裂变,发红包的对象不再是普通人,而变成了摸金校尉舒淇、《爸爸去哪儿》等IP方,因为粉丝效应,让裂变效果大大增强……
甚至是品牌传播行为,用这种思维也能有新的启发。比如传统品牌广告,不要做成是广而告之的信息告知,而要植入槽点,引发用户的吐槽、互动,进而带来能量极大的自传播行为。如杨飞操盘的"Beat U"事件影响中,神州专车向优步的"黑专车"发起挑战,其中有一副海报中,故意将"怪蜀黍"写成了"怪蜀黎",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单纯的线下企业,也有很多类似的裂变例子。比如味全每日C果汁更换了包装,搞了个"拼字瓶",一共7种口味的果汁,每种口味配6款不同汉子的包装。这些有不同字的包装的瓶子,激发了网友拼字的兴趣,既引发了网上的话题热度,也无形中刺激了销量。
众所周知,现在是流量红利消失殆尽的时代,别说中小企业、创业企业,甚至是大企业也直呼流量不够、流量贵。在过去这一年多来,大量的互联网企业涌向线下,各种新零售、无人商业火爆,背后的症结也是流量瓶颈。
杨飞在书中提到了一个成语:"急功近利","急功"是要快速建立品牌,打响知名度,切入市场,获得流量;"近利"是在获得流量的同时,快速转化成销量,带来实际的效果。
在这样一个流量红利消失的时代,你需要有流量池的思维,"急功近利",依然有新品牌崛起的机会。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