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欢这个书名《干就对了》,每当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遭遇挫折,迷茫困惑的时候,都会在心里默默地提醒自己,但问耕耘、莫问前程——干就对了。
俞头的《干就对了》可不是蛮干、硬干、死干,而是会干、巧干、有理念有方法的智慧之干。
万事万物,当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水平,在基本理念和方法上是相通的。俞头的这本书虽然是介绍企业管理的,但我却从中学到了很多班级管理之道。
一、管理方法不管用,是因为没有管到“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老师和家长普遍反映,学生是越来越难管了。为什么难管?是因为没有管到学生的心里。很多老师和家长还在用十年、二十年前的老方法来管理现在的学生,要是管用,那才怪了呢!
有老师反映,自己也参加过不少的教育教学培训,可是真正管用的不多。有一个教师培训的段子,说是:培训前心动,培训时激动,回到单位一动不动。很多老师也是满肚子的委屈,回到单位自己也想动一动,可是不动还好,越动越乱,越动效果越差。专家、教授在台上说的那么好,可是放到自己班级怎么就不行呢?
在学习方法论时,要与自己的班级实际情况相结合,也就是要考虑学情。不能致学情于不顾,生搬硬套。橘生南则为橘,橘生北则为栀。
在学习方法论时,要做到点面结合。每一个管理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背后都有强大的教育理念和相应的配套制度。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用下象棋的术语来说,就是下一步棋要看三步五步才行。你看的步数越多,想的越远,赢棋的几率才会越高。
教育不是把篮子填满,而是要把心灯点燃。学生不是工具,他们是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作为人,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喜好和诉求,所以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来理解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学生认可、信任教师时,教师的管理方法才能管用。
二、教育要通过学生来看效果
我干班主任已经接近二十年了,大多数时候都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这种勤奋和付出让自己在最初的教学生涯中收获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精力的下降,效果是越来越差了。
作为班主任要注意班干部的培养,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班主任看到班干部在工作中出了点错或者是效率低,不能直接一撸袖子就顶了上去。更不能批评学生:“你真笨,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这会让班干部倍受打击,慢慢就会产生挫败感和依赖感,以后遇到难题就会第一时间交给班主任处理或者是不闻不问。于是所有的事情就会集中到班主任手上。最终,班主任每天累的要死,但管理效果却上不去。
教育是慢的艺术。班主任要把控好短期快感和延迟满足的关系。短期快感,容易提振士气;延迟满足,更有利于学生长久的发展。班主任很重要的是让班干部和学生成长起来,让他们都能站在最耀眼的舞台上。班主任平时要跟学生多交流沟通,及时发现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引导、训练、赋能帮学生解决问题。
有一种爱叫放手。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不断经历,在经历中不断碰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老师和家长的话,他不一定认为你说的是对的,只有实践之后,他才会知道这件事的深刻意义在哪儿。
三、班级要形成良好的氛围
俞头认为:管理有三重境界,其中最差的就是凡事自己承担,优秀的管理者会通过别人获得成果,最高级的管理者则是使众人行。其实,班级管理也可以这样划分,使众人行就是要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任何一个班级都会有自己的氛围,没有氛围的班级是不存在的。只不过,班级氛围有好坏之分。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助于班级的健康发展;不良的班级氛围,则有害于班级发展。
班主任的性格特点和个人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级氛围。心中有爱,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安全感、信任感、幸福感。人是感性的,人心是相通的,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以心换心,自然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和拥护。
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敬业态度。绝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先看见再相信,需要看见结果才选择信任我们。当学生看到老师高超的教学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敬业态度,自然会向老师学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要有班级远景规划。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要让学生心中充满梦想,有梦想才有动力。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分数,唯分是图。
班级管理方法和策略是我的短板,看了俞头的《干就对了》感觉收益颇丰。在教育专家那里没有学到的班级管理方法,居然在经济专家手里学到了。幸甚!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