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该如何评价《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这本书,就如同不知该如何评价其作者克劳斯·施瓦布。施瓦布最大的功绩在于其发起创立的“世界经济论坛”,这一论坛成为全球政府和顶级商业领袖趋之若鹜的年度盛会,成为引领未来经济新思潮的思想盛宴,成为世界最大的非官方国际会议。1971年,年仅34岁的施瓦布,非官非学非商,却因在美国学习期间看到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跨国公司将要扮演的重要角色,希望能够引领欧洲跨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从而邀请400位欧洲工商界人士在瑞士发起成立了这一论坛。施瓦布从1972年开始在日内瓦大学任教,他还在一家跨国公司从事过三年的高管工作。而这些都不足以支撑他将这一论坛执掌得声名鹊起,我想除了他科学家的学术基因、政治家的眼光视角,更重要的是他总是坚定不移地从未来看当下,所以,这个论坛议题的前瞻性是吸引所有名流的重要元素。当这位老人面对对他的各种称谓时,他更愿意以“艺术家”作为自己的标签,是啊,创意对于艺术来说是最重要的禀赋。
《第四次工业革命》不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可以说“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定义也缺乏严谨的推演论证。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概括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整体情况,概而言之就是:技术和数字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特质,其将改变一切,速度和规模惊人,又会促进跨学科的协同发展。这一革命将加剧不平等,最大的受益者是智力和资本的提供者。第二章介绍了革命的三大技术驱动力分别是:物理类、技术类、生物类,并对未来10年可能出现的技术引爆点进行了预测。第三章阐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各方面的颠覆性影响,包括:经济方面,虽然老龄化注定经济增长缓慢,但因为技术进步引发生产效率提升,所以作者倒是较为乐观。有三个因素使可见的未来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可期,分别是:20亿人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可以纳入全球经济;处理负外部性(如碳排放)能力的增强导致的经济增长;以及数字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所以,一个国家甚或一个组织如果没有认识到建立创新生态的必要性,则其被颠覆的压力会非常大。劳动力市场方面,会被改写: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会被机器取代;组织的领导要对员工培训,并开发相关学习模式,让员工可以与那些能力、互联程度和智力水平越来越高的机器一同工作,同时要不断审视自己,是否足够创新和变更,速度是否足够快。对国家而言,如果低成本劳动力不再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则全球制造业可能回归发达经济体。工作模式上,更多地雇主利用“人力云”来完成工作,弹性工作将重塑雇佣关系的各方面。在行业方面,行业数字转型是所有行业面临的挑战,开放和流动性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特点,而网络和数据安全的投资将激增。只要使数字、物理和生物领域实现跨界整合,就可以成功地颠覆一个行业。这部分作者还探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政府管制的挑战,能否建立创新生态体系,能否建立灵活治理机制,能否建立一个抗风险能力更强的监管体系和立法体系是未来政府竞争的主要方面。那些有足够支付能力的人可能会聚集在一些体制强大、生活品质高的国家,这里可以吸引最高端的人才,获得最多的专利,掌握世界大部分风险投资,因而必然能充分利用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
应该说这本书更是建立在世界经济论坛议题上的整理和升华,是群体智慧的书,也必然伴随着浅尝辄止的问题。其中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关于未来10年公认会出现的技术引爆点的报告,为我们坚定不移地投资未来提供了些许思路;这本书的作用大约也就是启发我们对未来的思考,提醒我们时时要站在未来看当下。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