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在看到未来学校这四个字的时候,我们会想:未来有多远?未来什么时候会来?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朱永新教授以描述未来学习中心来重新定义教育,归根结底并不是为了描绘一幅蓝图,而是为了梳理一条行动的路径。正如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当中的“十大行动”,以行动为路径,以教师成长为起点,在教育上进行持久而深入的努力。
我们今天觉得天经地义的学校生活,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已经悄悄地开始了。
1.与网课的“初次相遇”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发生,我们与网课相遇。其实网课我们并不陌生,但对于学校、学生、家长来说,都是第一次。离开教育的传统模式,这疫情来得突然,却成了一次契机,未来学校的概念,在此次疫情下的学习中得到加速实现。
疫情发生,“停课不停学”。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化身“主播”,做起了一名“网红”。我们也成为了一名学生,从最初的学习希沃白板录课,到后来的钉钉直播授课,培训学习软件的操作,确保能正常开启网课。网络一线牵,直播平台成为“教室”,电脑、手机屏幕成为“黑板”,鼠标成为“粉笔”,互联网成为“学校”。这难道不是未来学校的雏形吗?
当我第一次打开钉钉视频会议的功能后,四五十个人进入,各种噪杂的声音混乱在一起,我赶忙把会议结束。结束后我在群里说会议失败了,我们人太多太吵了。这时一个学生给我发消息:老师,你把全员静音打开就好了。她还安慰我,让我不要气馁再试试。一个10岁的孩子在这个时候成了施教者,我成了一名学生。这就是在未来学习中心我们可以看到的,每个人都是多重身份,在不同领域就会有不同身份。
也正是这次网课,让我们初步认识到未来学习中心的简单模样,尤其对于山区小学、农村父母,让他们提前感受了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是每个人都要去学习,去进步,向未来前进。
2.与家庭教育的“深入相识”
家庭,自古以来就是孩子的“学习中心”。自学校出现后,学校便成了提供教育的主要渠道,而家庭逐步“淡出”教育的舞台,家庭的教育“领地”就这样“失守”了。直到20世纪、21世纪,人们越发觉得家庭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家庭教育的理念呼之欲出,新教育,新学校,新父母,新教师,新学生,新的教育时代已然到来。
在未来学习中心,父母是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参与者、施教者、学习者。可在这次居家学习中,大多数父母成了监督者、管教者,甚至“无参与者”。我们都说,这次疫情下的教育,考验的不只是老师、学生,还有父母。教育回归家庭,家庭成为学习的场所,父母成为老师。有的父母就能够转换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和孩子一起学习,去学习新的东西。而有的父母只顾埋头工作、劳作,全然不顾孩子的学习,孩子的成绩也就一落千丈。
疫情居家学习期间,我接到最多的家长电话,就是给我说:“孩子在家不听话,没法管,老师你说说他吧,他听你的。”疫情之下长时间的相处,家长和孩子仿佛开启了敌对模式,加之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太正确,矛盾激化。家长在这之前没有参与过孩子的教育,导致对孩子的居家学习手无足措,只是一畏地管教。知道孩子学习重要的家长,放弃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中。而没有家长参与的孩子,即便以前的成绩再好,也都成了退后者。
幸得期间每周六的青吟﹒新父母讲堂开课,也通过疫情下的居家学习,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愿意参与其中,为孩子的教育负责。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孩子是互动的关系,父母的成长会带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会促进父母的成长。只有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孩子才能成长地更好。作为父母,示范就是最好的榜样,要先改变自己,才能影响孩子,与孩子互相成就,共同进步。
3.与未来的“无限相知”
未来的教育,是一幅蓝图,在不断被描绘,不断被修订,却并没有真正成为一幢教育大厦,成为让理想栖居的现实。
之所以会有未来,就是因为我们在行动、在创造。未来学校与其说是未来的学校,不如说是我们现在要努力去筑造的学校。我们都在向往着书中描绘的未来学习中心,可面对现实,我们很难去实现。但只要我们在行动,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把教育转变成全民共性的事情,相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混龄学习、终身学习等等,都会在教育走向未来的道路上一一实现。我们要始终怀揣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初心,时刻准备着,遇见未来,感知未来。
我们都在期待未来,却不知未来已悄悄到来。我们都想看看未来是什么模样,却不知,未来——就是我们生活着的现在。
以未来照亮现实,未来已来,不会久远。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