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一以来,一部春节档期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时不时上微博热搜,同时也打破了各项记录,最新一条热搜是这部电影进入全球票房前100。不可否认这部电影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引来了许多网友的热议。
这部电影是根据2016年贾玲参加喜剧总动员第一季时的小品以及贾玲的亲身经历所改编,电影讲述的是:刚考上大学的贾玲因伪造入学通知书被戳穿,回家路上母亲骑车遭遇意外进入急救病房,贾玲在病房哭泣时意外穿越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与年轻时期的妈妈相遇。此时的两人像要好的朋友一样,贾玲为了让妈妈开心以及为了她未来的幸福,利用自己的已知信息做了一系列的努力......
《你好,李焕英》虽然是一部好电影,但却经不起深层的挖掘,因为真正健康的亲子关系,并不该如此。
最能够被这部电影所打动的那部分观众,可能不是在和睦的亲子关系中成长的那群人。正好相反,是那些在亲子关系中没有被父母接纳过的人。因为反观整部电影,最能催泪的地方,就是贾玲饰演的女儿贯穿始终的牺牲感,和做出一系列讨母亲开心的事。甚至,她选择不再做妈妈的女儿,也不想再让妈妈失望,恰好诠释了那些从小没有被父母接纳过,最终也无法完成自我接纳的人。而这一切都如同电影里那句“你什么时候能给妈妈争口气。”
其实很多人初为父母时,都曾像李焕英一样信誓旦旦的表示只要孩子开心快乐地成长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但为什么他们慢慢地就忘记初心,开始抱怨孩子不争气了呢。因为大部分人都敌不过尘世中最险恶的东西:攀比心。例如:你家有电视我家就得有,你背LV的包我至少背爱马仕,你家孩子会跳舞我家孩子就必须会弹钢琴。正因为有了攀比心,孩子无形中也成为了大人们互相攀比的筹码。若能比得过就作罢,若比不过便开始抱怨,甚至说出“你真让我丢人”“你让我抬不起头”这样“扎心”的话。而当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话,他们的第一感受就是不被接纳。
这时候,很多人会说“可这部电影的结局很让人暖心很感人啊,最终母亲接纳了女儿。”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逻辑漏洞,我猜连贾玲都没想到,那就是作为观众的你,真的能忽略掉贾玲如今功成名就的身份去看这部电影吗?在微博上关于这部电影有这么一条热门评论“贾玲的逆袭太励志,现在的贾玲一定会让妈妈刮目相看,我也想像贾玲一样成功,向妈妈证明自己。”所以说,让人们记住的并不是电影中母亲接纳了一事无成的女儿,而是只有成功的儿女才值得被父母接纳。这才是我想要警醒大家的地方,越是在原生家庭没有被接纳的孩子,越是试图通过成功来获得家人的关注和认可。在他们的小时候,父母不会因为他的一个有趣的想法或小发明而开心,却只会在他考100分时喜上眉梢。因此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只有足够优秀才值得被爱。而更深一层他们觉得真实的自己不配被爱。
因此想告诉所有为人父母的人,去接纳孩子本真的样子,不要给最无私的爱设置任何条件,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后者。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