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有什么用?天真的孩子也许会这样问。但更为致命的是,如果历史悲剧一再重演,成年人也不得不发问:“难道历史已经背叛我们了吗?”布洛赫本可满足于这样的答案:历史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类的利益。但作为知识分子的布洛赫显然无法接受前一种答案,而作为“历史的手艺人”也无法接受泛科学论的后一种答案。
历史是过去同时还是现在。历史应该研究哪一段时间:过去,现在,还是两者兼具?如果过去不能说明现在,那么历史还有用吗?这是布洛赫为历史学所做的第一个辩护。历史学是关于时间的学问,“真正的时间”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统一体,不仅指过去和现在,而且包括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历史学家最主要的素质是“渴望理解生活的欲望”,由古知今,由今知古,这很自然就会发展出“总体史”,“唯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
历史要考察而不仅要考证。第三章与第四章分别为《历史的考察》与《历史的考证》,这不单单是作者在介绍历史考据方法,因为陷于枯纸堆的考证常常是历史学遭人诟病之所在,这是布洛赫为历史学所做的第二个辩护。布洛赫特别强调考察与考证的区别,“考察”更多地在于为了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而研究,“考证”则偏重于在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对文字所记载的内容进行去伪存真,两者都体现了历史学求真的品格。兰克史学要让史料本身说话,把历史学变为史料学。布洛赫批判兰克史学,却并不反对考证,“轻视考证使人们阐释历史的尝试从一开始就带有极大的缺陷”,考据是历史学家对抗流言与造假的利器。
历史要理解而不只要评判。在完成了历史事实的澄清后,第四章《历史的分析》紧接而来的就是价值判断的问题了。有些人常常以为,优秀的历史学家就像铁面无私的判官,对历史人物进行无情的褒贬,布洛赫却为此做了第三个辩护。褒贬前人比理解他们容易得多,但是把一个人、一个党派、一个时代的相对标准绝对化来评判历史,只会带来空洞的责难、然后是空洞的翻案,这将会给史学蒙上一层反复无常的面纱。相反,理解“既包含着困难,又孕育着希望,又使人感到亲切”。
遗憾的是,本书只是未完成的遗稿,我们不得不终止于《历史的因果》。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如何,过去与现在如何连接?对于历史功用的探讨,乃至对于历史研究本身,或者答案正如布洛赫所言:它的永恒魅力在于它的永不完善、不断开拓。这也正如本书的命运一般,留待后来者书写。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