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一书是由孔子所言,后人所记,和《论语》是差不多的。在古代四书五经是科举考试必读书本,因为题目都是从这里面出的,《大学中庸》作为四书五经中的两本,可见其对中华文化影响之深远。
而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圣人之一,且桃李满天下,其言行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今人读古书,我觉得非常有必要。
一大学的宗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书的第一章就已经阐明。
孔子作为儒家代表人物,其理想也是非常伟大,上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学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彰显出人光明的品德行为,在使民弃旧图新,在于使民达到完善品德的地步。我认为这就是大学以及孔子的中心思想。
二知止而后有定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镇静,镇静才能心有所安,心有所安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现在社会很多人都想拼搏一番,做出一番事业,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算知道也要考虑钱,毕竟金钱是生活的基础。所以我觉得很多人是流浮于这个社会的。
古人讲安身立命,其实跟上面的差不多,你要是想好好做事,应该先思虑一下这个“安”字,人一但心安了,自然会明确志向,也能更好心无旁念,我们做事或者做选择,不可能都是对的,总会有错的时候,做错的时候,收到打击挫折就很容易放弃,如果你是心安的,且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那你就不会偏离轨道。
那如何做到“心安”呢?我认为上面这句话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知止而后能定,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的目标是切实可行的,实际的,那你自然心会安,不受外界所扰。但如果是好高骛远,虚无缥缈的目标,那容易让人不切实际,自然不会心安了。
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相信不用我多说大家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修身是大学这本书中很常见的,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德、仁、礼是孔子很重视的三个品德,不管是齐家还是治国还是平天下,孔子他老人家都主张从自身出发,从完善品德开始。
一开始其实我也不太明白,作为一个统治者是不是一定要修身,要具备仁义礼智信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这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么。后来慢慢看下去,也逐渐明白了,孔子讲究的是以仁德治国,而不是以法治国。
以法治国,民辟而无耻,以德治国,民违而有愧。
以法律来治国,会使民众逃避刑罚而不会有羞耻感,以仁德治国,如果民众违反了就会觉得心里有愧。
还有,
平天下在其治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矩之道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平定天下在于统治者,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也就会推崇孝道而效伤,在上位的人遵重长辈,老百姓也会遵重长辈,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同样会跟着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道理。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也就能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的重要性了。
三现代人的仁德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到现在,已经很少见其踪影,不能理解孔子的思想,也会让我们在理解古代的一些事情中对事物的一些理解加上了现代人的看法,有了偏差。
书中的后半部分有很多经典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宋襄公死守仁义成笑柄”。
大意讲的是宋国与楚国打仗,在双方军队在泓水相遇,楚军强渡泓水向宋军进攻,宋襄公手下子鱼请求在楚军渡河时进攻,宋襄公不让,等楚军过完河,摆好阵仗才与楚军开战,然后宋国打输了。
事后宋襄公解释说,君子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人,古人作战,不在隘口处追击敌人,所以我也不会攻击没有摆好阵型的敌人。译者点评宋襄公这是迂腐,死守仁义,或许译者并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就是我说的用现代的思想去看古代的事情。
当时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奴隶,也有贵族,贵族并不是西方独有,我们中国古代也是有贵族的,所谓贵族并不是说像现在的有钱人,暴发户就是贵族,贵族是需要传承的,是数代人传承下来的一种精神文化。
在春秋时期,打仗也会讲仁德,讲规则,上面说的不攻击受伤的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老人就是贵族们的规则之一,所以,那时的打仗更像是一种公平的体育竞技,有时候宁愿自己吃亏,也会坚守道德,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就会觉得迂腐,甚至不能理解,那是因为现代人缺少了仁德。
那为什么有的人遵守游戏规则,有的人不遵守呢?
春秋和战国其实是分开的两个时代,春秋在前,战国在后,战国的序幕是由秦国揭开的。
秦国本是边缘地区小国,比较弱小和落后,为了增强国力,采用商鞅变法,迅速强大了起来,变法其中一条是奖励耕田和打仗,在战场上杀的人越多,可以当的官就越大,拿的钱也越多。
那为什么秦国可以成功的实行商鞅变法呢?
刚才说了秦国是个边缘地区小国,较为弱小和落后,因此中原地区传统贵族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很小,所以变法很成功。
在大家都讲规则,论仁德的时候,秦国在
游戏中突然不择手段起来,那就迫使大
家也都得向秦国学习才能保存自身。理解了这些也就能更好的理解宋襄公的“迁腐”了。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