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呵成读完王老师的书,看看时间才发现忘记吃了晚饭,小区里也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这灯一如这本书一样,给处在迷茫之中的我指出了前行的方向。这是一本指导教师成长的书,这是一本指导面对孤独的书,这更是一本找到群体共鸣,激励前行的书。
一、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王老师的成长之路可谓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配比级别,从临时代课老师时处处受歧视,到正式入编时“生不逢时”被发配,这一段旅途不可谓不艰辛。
人在处在精神的低谷时,很容易变成环境的奴隶,受制于外在的事件,而失去自我。可王老师始终坚持自我,用写作鼓励自我,用坚韧对抗虚无,用思想战胜疲倦,用时光证明自我,他不但自己走出了阴霾,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这一路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坚持反思和记录,更抱着提携后来之心,毫无保留的指导交流。是呀,磨难可以成为一个人颓废的理由,也可以成为他坚强的理由,王老师成功了。
二、教育叙事怎么写:文学还是纪实?
书中对问题性写作的成长价值做了一番解释,即在不断的书写过程中,能够使人获得三个方面的成长:锐化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养成反思问题的习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梳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灵光一现可能就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反思,这些问题性写作的常见形式都可以着手,其中教育叙事的起步可能更容易一些,但想写好写的有深度也不得不下一番苦功夫。这种以讲故事的形式获得教育的智慧,要有一个故事,要有一份思考,要有一份主张。这种叙述不是教育实录,他可能更偏向一点文学,需要有选择有取舍,以此来达到具有教育意义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写作应该属于专业写作,因为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变教师的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一篇叙事文章最最重要的就是他所表述的观点和主张。“戴着教育的眼镜”看世界,握着“教育的笔”影响当下就需要我们多一些慧眼,多一份敏感,多一份行动,多一份坚持。
三、深度写作的方向
——主题性写作
当迈过教育写作的初级门槛,走进主题性写作的时候,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就会更加深刻。这种就某一个教育话题或教育元素进行持续性的,系统的聚焦式的写作,有助于打开我们的胸襟,让我们的教育视野慢慢变的开阔。
瑞典诗人托马斯说:人总要相信些什么,才不会在度日时,跌入未知的黑洞。主题性写作可以让你见到一系列的改变。这个改变来源于你,来源于学生,就像是冬日的暖阳,让人看见教育的希望。这种成长是自己主动努力挣脱向上的样子,需要教师自己慢慢把自己一点点打碎,断骨再生,这个过程一定不是一番坦途,需要不断坚持。在这一个角度上,班主任工作可能会有些便利,然而想更近一步就需要有五种意识,即发展意识,专业意识,借力意识,课程意识,品牌意识。
有着研究性写作思维的老师,一定是跨过了千山万水,历经了不少洗礼。这一阶段是用个人的教育理念影响和改变教育。在不断的教育叙事过程中不再只关注对教师的自我成长,而是有意识的关注对学生的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四、同奔跑、在路上
一个人的奋斗是寂寞的,一群人的拼搏是激昂的,用一场挑战,带给更多人成长的可能。让更多人因写作而成长。一群热血的草根们,因着不怕失败,而斗志昂扬,他们在寒假的30天开启了一段独特的成长旅程,也用自己的行动宣誓着只要有目标,全世界都会为我们让路。
是呀,在路上的我们看见了开花的绚丽,可当叙事者刚起步的时候似乎也并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儿。我不禁想起了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儿》,人们只羡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很幸运在起步阶段就接触到这朵绚丽的花,很幸运没有只看表面的浮华,接下来的旅程,自己也将踏上叙事之路,深潜在教育这片大海之下,终有一天,我会发现属于自己的深海之珠!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