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人的成长》有感 最新读后感范文作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3月1日读后感评论136 阅读2200字

总感觉兵荒马乱、匆匆忙忙的考试月与这本需要静心品读的《论人的成长》不合时宜。

一边是鸡飞狗跳的放假季,一边是充满尊重与自由的伟大思想,见缝插针的阅读总是不能很快的静下心来,投入进去,以至于作者闪着思维之光的珍珠散落一地,我仅仅捕捉到其中闪亮的两三颗。

尽管如此,作者关于深度倾听、团体作用与个人中心取向的系列实践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

极其宝贵的深度倾听

作者认为深度的倾听是不带任何个人主观倾向的倾听,不仅要倾听来访者的语言、语气、神态、动作,还要倾听他语言背后的甚至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绪。

深度倾听具有非常了不起的作用,因为很多人会因为自我保护或者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一些原因,在交谈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的真正意识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

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深度倾听,那么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记得新学期开学第二周的周四,一个初一的女生借我的手机给她妈妈打电话。她在电话里央求妈妈明天放学的时候来接她,但是她的妈妈却以家里农活忙为理由拒绝了她,让她跟同村的同学爸爸一起回家。

这个女孩被妈妈拒绝之后,又说她想让妈妈明天陪她买双新鞋子,妈妈回答说,会给她足够多的钱,让她找同学陪着去买。她个女生声音越来越小,眼睛里面含着泪珠,她央求她妈妈来接她,并表示自己回家后可以帮妈妈干农活。

但是妈妈依然拒绝了,叮嘱她听话,跟同学的爸爸一起回家,然后就挂了。女生把手机还给我的时候,明显的情绪低落。

我突然觉得有些心疼她。一个刚刚开始初中生活的女孩子,她从来没有经历过住校生活,她由原来每天回家变成了每周回家一次,她来到新的学校,面对全新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她需要适应太多的东西,学习太多的内容。她会想家想妈妈,所以在放假前的一天,她就忍不住借老师的手机给妈妈打电话。

这一举动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这个新老师刚刚给她上过两节课,彼此之间还不太熟悉,但即使这样,她依然鼓起勇气,借了手机给妈妈打电话。但是忙碌的妈妈却没有意识到这些。

在被拒绝之后,她又说自己需要一双新鞋子,妈妈答应会给她足够多的钱,我想或许她需要的不仅是一双鞋子,也不是足够多的钱,她需要妈妈的陪伴。

她现在要面对全新的一切,或许她不太适应,或许她需要一点勇气或者力量,所以她向自己的妈妈寻求帮助,但是妈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个妈妈应该是爱自己孩子的,但是这却是一次失败的沟通,妈妈没有意识到女儿真正需要的东西。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或许会成为母女之间的最微不足道的一次对话,因为其平淡无常而被双方忘记,但是也有可能会成为母女之间情感壁垒的初始,孩子的心可能会离妈妈越来越远,她依然爱自己的妈妈,但是在妈妈面前却不再毫无保留。

因为害怕被拒绝,因为想讨好妈妈,她可能会变的言不由衷。而这些她有可能自己也未曾意识到,蜷缩在心中的那个小小的她曾经有多渴望妈妈的陪伴,现在就有多善于伪装真实的自己。

父母想做到深度倾听,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你常竖起心中的天线,充满耐心的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与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应该不是难事,但是要老师做到深度倾听的话,难度就大多了。

毕竟一间教室里有几十个孩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拥有不同的成长经历,这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能听到来自不同频率的电波,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愿我们都能用发自内心的爱来接收那群孩子的心灵电波,并给予合适的反映,与孩子们建立深度链接。

作用巨大的优良团体

作者曾经建立过不同的团体,在这些规模或大或小的团体中,因为本着尊重、自由、成长等原则,很多人实现了不可思议的个人成长。

表情冷漠的参与者在离开的时候变成了幸福知足的模样,相互指责的关系变成了紧密拥抱的好友,不善交往的人开始彼此留下联系方式,期待下次的相聚……

一个良好的团队可以促进所有成员的共同成长,包括日趋开放的人际交流、逐渐提升的凝聚力以及和谐的团结精神。

一个班级也是一个团队,在一个班级刚刚组建的时候,它是没有精神内涵的松散组织,在带领者的带领下,这个团体有可能会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团体,团体中的每个人都以自己是这个团体中的一员而骄傲。他们团结友善、积极进取、懂得感恩、尊重彼此。

不仅如此,每个人的潜能都在这个团体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掘,甚至会达到超出自己原本想象的水平。

这样的班级无疑是受人欢迎的,所有在这个班级中上课的老师都觉得很轻松,也很幸福,成就感自然获得很大程度的提升。

但很遗憾的是,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不那么友好的班级。学生松散、没有进取心、班级风气让人头疼、课堂纪律让人发疯,无论你说什么,他们都当作耳旁风;无论你怎样强调课堂纪律,总是有人我行我素;无论你怎样催收作业,总是有几个人不会提交。

与此同时,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原本积极进取的学生也变得玩世不恭,仿佛这样才能与大家保持一致,很显然,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种一致性并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真为这样的团队感到痛心,希望他们能够有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有完全不同的成长轨迹。

作者敢于挑战权威,挑战传统,他致力于促进人的真正成长,完整成长。

甚至在七十岁高龄时,都在致力于真正的研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人本主义心理学越来越多的为世人所关注和接受,与此相对应的是,他帮助了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真实的自己,实现了完整的自我成长。

希望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我也够做到毫无个人偏见的深度倾听,能够在一个团队中发挥积极向上的作用,为自己和他们的成长做出自己的一点努力。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