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奶奶给我说过什么叫年馑。那场旱灾铺天盖地,但最让人恐怖的不是大旱,而是蝗虫。奶奶描绘的蝗虫是遮天蔽日的,所到之处庄稼地里一片大响。开始人们还在惊奇这蝗虫怎么这么大个子,这么多,到了后来才发现蝗虫对庄稼的破坏能力是毁灭性的!奶奶说,她在这场年馑中差点被饿死。三天没有吃任何东西的奶奶已经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了,逃荒走到一户人家的空房子里,在放粮食的空缸底摸到了六颗麦粒。几近昏倒的奶奶挣扎着用一个锅勺舀了水,把六颗麦粒放进勺里在火上煮开吃了,这才有力气继续走下去,捡回一条性命……奶奶说那是民国三十一年的事。六颗麦粒的故事就是我对1942年那场灾难的全部记忆。
而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们,再也没有被饿过肚子的我们,当翻开《温故一九四二》这部纪实小说,重温那段饥饿的历史,想必也无法真正对先人们曾经历过的那场灾难感同身受。
而灾难就是灾难,在真正的灾难面前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为了反映出这一点,故事选取的主人公并非普通人家,而是家财万贯的地主老财,可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过落个人去财空,孤家寡人。面对扑面而来的灾难,生命显得多么脆弱,财富更是微不足道。
在真正的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就显得尤为可贵。那些官员敛财、保官、甚至无视百姓苦难的同时,一个外国记者不畏艰险探寻事情的真相,终于让这场灾难的原本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多么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最让人感动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那些男人们,瞎鹿会为了亲人能活命去卖孩子,会为了一头驴去拼命;栓柱会为了自己承诺过的父亲责任,执着追寻甚至放弃生的希望,在日本人的刺刀之下,他没有辱没一个男人的尊严,没有给河南人丢脸。那些女人们,花枝拼死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也正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活下去,她让拴柱有了媳妇好把自己卖了换成粮食;星星一个财主家的任性女儿明知道自己可能面临的是什么,但为了自己和家人都能活下去,她毅然选择了那条道路……
在真正的灾难面前,军队救不了河南人,国民政府救不了河南人,上帝更救不了河南人。河南人能活下来走下去,凭的是那份对生命和亲情的执念,是奔着希望向前的一股子韧劲儿。
勇敢的河南人,挺过了1942,站起来了!在现在,在未来,我们不能忘记苦难的历史。我记得奶奶从来不肯在碗里剩一粒米、不肯倒掉一碗剩饭,她说现在过得好了也不能忘记曾经挨过的饿、受过的苦,她在用一生践行自己对粮食的敬重。我想,所有经历过那场劫难的河南人都会对粮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因为粮食承载的是千千万万生命的重量,爱惜粮食就是敬重生命。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河南人,我们不能忘记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因饥饿陨落的300万生命,更应该居安思危、物尽其用,敬畏每一粒米、尊重每一颗麦。
1942和未来,河南人加油!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