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阿尔及尔一个名叫默尔索的青年,因稀里糊涂犯下一条命案,被法庭判处死刑的故事。
全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着力于对默尔索这个人物性格和精神状态的构建,并缓缓铺展开他是怎样犯下命案的。第二部分则着重揭示现代司法罗织罪状的邪恶性质。
那么,加缪笔下的默尔索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的妈妈死了,他一点也不悲伤,表情平静的令人感到惊讶。他既不愿意看妈妈的遗容,也没有哭过一次,甚至连妈妈的具体岁数都不知道。在给妈妈守灵的时候,他还抽了烟,睡了觉,喝了牛奶咖啡。妈妈下葬之后,他立刻就走,没有在坟前默哀。妈妈去世的第二天,他就去游泳,和一个叫玛丽的女孩调情,看滑稽电影,放声大笑,发生男女关系。
公司老板计划在巴黎设一个办事处,问默尔索是否愿意被派往那里工作。这份差事可以使默尔索定居巴黎,每年还可以带薪休假去旅行。这样好的机会,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将是求之不得。然而,默尔索却表现出可有可无。
女友玛丽问是否愿意跟她结婚?默尔索回答,结不结婚都行。如果她要,那就结……
我相信,凡读到这些细节的人,没有不觉得默尔索冷漠、无情、没有主见、心灵麻木、胸无大志的。或多或少都会下意识地用自身的,普世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去评判默尔索。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真实的吗?我们可以依据这些个人生活中的行为小节来定义一个人的好坏吗?
默尔索为自己辩解。他在妈妈葬礼上的“无动于衷”,是因为他那天又累又困。他有一个天性,就是生理上的需要常常干扰他的感情。包括他开枪杀人,也是因为那天的太阳。太阳晒得他脸颊发烫,头脑昏沉。那灼热让他受不了,他想去水泉边。可是,那里已经有了先前打架斗殴的阿拉伯人。面对默尔索的逼近,阿拉伯人抽出了刀子,阳光下刀刃闪闪发光,像一把耀眼的长剑直逼脑门。他觉得天旋地转,天火倾斜。他全身绷紧。他手里紧握着那把枪。猛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他意识到,他打破了那一天的平衡,打破了海滩上不寻常的寂静。关于默尔索对自己动因的这些客观叙述,能否作为一个理由被获得谅解?
在书中,加缪用了很多对照和凸显的写作手法,来放大和呈现普通人的思想观点,与默尔索“异于常人”的心理和生命体悟。并且把这些冲突放在了我们有公共认知的生活场景中,比如妈妈的去世,工作,结婚,交友,邻里相处等。加缪一边引领我们进入主观意识的错觉,一边用生动的心理描写来讲述,默尔索之所以看起来与众不同,仅仅是因为他行事只遵从内心和个人生理感受。他淡然,随和,与世无争;他平庸,老实本分,不思进取;他不耍花招,不说假话,他真实的情感和言行从不带任何粉饰……
一部好的作品,必定要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无论是夸张还是写实,其形象和性格,可以说都具有当时社会小民的普遍性。而加缪创造的默尔索则迥然不同,在他身上很难找出与普通人的共性来。他超脱淡然,对世事完全无所谓的态度,不仅让我们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有了反观的意识。比如,我们通常对某些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趣味所表达出来的指责和看法,是否只是我们个人对某种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看法?它,是否具有权威性?在世俗生活中,是否必须要活成一定的共性?
默尔索的母亲去世了。所有人都认为,默尔索应该表达出悲伤,他应该看一眼妈妈的遗容,他不能在给妈妈守灵时抽烟、睡觉、喝牛奶咖啡。他不应该在妈妈去世的第二天就去看滑稽电影,和女人谈情。这些纯属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细节,甚至成为法庭上,检察官陈述默尔索“预谋杀人”、“没有一点人性”、“藐视最基本的社会原则”,“其空洞的心即将成为毁灭我们社会的深渊”的“罪不可赦”等罪状的重要依据。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夫人死的时候,不仅不哭,还高兴得击缶而歌。我们能否由此而定,说庄子薄情寡义,连人类良心的最基本反应都不具备?
但在《局外人》一书中,主人公默尔索所遭受的就是世俗社会里的意识形态对其个人精神和道德,“无限上纲上线”的杀戮和迫害。默尔索杀了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对此,他真诚地感到了心虚理亏。有时还会因为自己是杀了人的罪犯而自惭形秽。他的命案是稀里糊涂犯下的,应该可以从轻量刑,关于这一点不论是他本人还是旁观者都一清二楚。所以,当预审法官问他找了律师没有,他甚至反问,是否一定要找一个才行?他认为自己的案子非常简单。
可这简单的案子,从一开始所作的调查并不是案件本身的事实过程,而是他的个人生活。司法部门指派的律师告诉默尔索,预审法官们已经了解到他在妈妈下葬那天“表现得无动于衷”,而且这将成为起诉他的一条重要依据。案件发生的事实过程,首先是从默尔索答应与邻居雷蒙做朋友,而后才被莫名卷入是非之地,并犯下命案。傻子都知道,这跟默尔索安葬妈妈毫无关联。但完善细致的司法程序,从调查之初就进入了荒诞的怪圈。
被告席上,默尔索像个局外人一样,聆听律师和检察官之间展开的一场关于他本人的白热化辩论。律师承认他有罪,但情有可原;检察官宣称他有罪,而且罪不可赦。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唇枪舌战,他们都想力图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检察官围绕默尔索在妈妈葬礼上无动于衷的一系列事实,进行推理和研究。他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有理有据地例举默尔索生活中的各种细节,由此展开对默尔索灵魂与道德的丑化和讨伐。
诚如默尔索的律师所言,“这场审讯的形象,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但又没有任何东西是真的!”在传讯的证人中,有养老院的院长、门房、多玛•贝雷兹、雷蒙、马松、沙拉马诺,还有玛丽和塞莱斯特。他们陈述的都是实情,说得都是真话,他们没有任何恶意,也没有任何憎恶,有的顶多是对默尔索行为的不理解。但是所有证人的话,都被阴坏的检察官导向了证明默尔索“道德败坏”、“灵魂空虚”、“叛离社会”、“脸上写满残忍”、“预谋杀人”、“十恶不赦”的有力证据。他慷慨激昂地要控告,默尔索怀着一颗杀人犯的人,埋葬了母亲!
假如仅是就案件本身,判处默尔索死刑,也不过是量刑过重。可整个司法程序全然抛开案件的事实过程,而去探讨默尔索本人。可悲的是,他的灵魂与道德,在荒诞的俗世观念中,根本经不起推敲。默尔索的性格和处事态度决定了他必将成为这场人性冤案的受害者!整个审判可谓是充满了讽刺和荒诞。最后竟然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将默尔索在一个广场斩首示众。一个因为各种偶然促成的情有可原的简单案子,愣是被完善的司法机制贴上了没有灵魂,没有人性,没有道德,与人类社会格格不入的异类恶魔的标签!
《局外人》这本书的意义,也可以说之所以让我们感觉到震撼,正是在于作者对司法部门如何罗织罪状的揭示,以及对其邪恶运作的生动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本书翻开来,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我,很喜欢这本书。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