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的一次次邂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阅读是个人成长的必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所以,近期利用闲暇时间我读了《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常生龙:河南武陟人,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2017年3月,任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贡献奖”、《中国教师报》2011年度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等荣誉和称号。
该书从“要读书”这一本原视角出发,通过作者的工作体会与阅读之间结合而得出的思索体悟,使读者明了自己与书籍之间就应达成一种精神的契合,通过用心阅读与吸收书中智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索,从而架起读书与教育相接的那座桥梁。
该书的另一个难得之处,在于作者的阅读与感悟并非“散射式”的,而是经过精心汇集的“阶梯式”的思考,从第一辑的“教学即创造”,到最后一辑的“变革即未来”,呈现了一种着眼当下,又聚焦未来的教育观。在为其一篇篇微言大义的“读后感”打动之余,更是被作者这种分类分层的阅读习惯所感动。
这本书呈现的许多方面,我都喜欢和认同。比如: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是很多教师的愿望。那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呢?诀窍有三:首先,自己先变成孩子。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其次,遵循教育的规律。什么是好的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教育。最后,要时刻以身示范。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当教师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才最大。
之所以和大家分享这本书,是因为我也读过一些教育教学类书籍,怎么就没有达到常生龙老师所说的读书境界:“每当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时,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我,给我启迪,让我豁然开朗。”看完了常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我豁然开朗了,原来常老师读书是这样的:
善于找书:常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中50篇文章就是50本书,在5个专辑后面还罗列了本辑延伸阅读书目共71本,纵观其121本书,紧跟国际教育,用国际眼光看我国的教育、引领我国的教育改革方向,因此他对教育、教学,已经达到了“游于艺”的程度。
善于联想:“读书的秘诀无非是联想与思考。联想是读出自己的共鸣,与生活、经历、情怀、时代接通;思考是读出问题,思考、质疑、不轻易相信。”
善于思考:常老师对于阅读而得来的知识,能够结合我国教育实践,提出某些理论该怎样应用于我国教育实践的具体想法。
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看完这本书,我更是有同样的感受。
一、“了解”是教育的基本前提
没有了解,就没有有效沟通;没有有效沟通,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教师蹲下身子,就像一堵墙,为学生遮挡风雨;教师弯下腰来,就像一座桥,引领学生走向智慧彼岸;教师挺直腰板儿,就像一把梯子,引导学生攀登科学高峰。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二、用“信任”将教师和学生凝聚在一起
我们常常将学生成绩的不尽人意归结于学生的无能,事实上,这些孩子并不是智商低,而是情商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取决于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培养应该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目前急功近利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情商的关注与培养。《第56号教室的文化场》中说道: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能力有问题,而是尚未培养出思想上的韧性,以及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克服苦难的精神。
三、让孩子爱上阅读
《第56号教室的文化场》中写道:如果孩子们不能学着好好读书并且喜欢阅读,那么这个孩子在其他方面发现成功和幸福的机会就很小。一个人的读写能力不仅仅决定学业成功与否,还决定着未来的生活质量。家长和老师如果携手把孩子培养成终身热爱阅读的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读书就是最好的修行——拥有阅读的能力,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为此,我们应该相信常生龙先生所说: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让我们多多读书,去一次次邂逅最美的风景吧!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