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作文收录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28日读后感评论58 阅读1633字

独倚窗前,院中那颗梧桐树尽情的享受春光的沐浴,那又嫩又亮的叶子,向人们诠释了生机和活力。余光不经意的一瞥,窗前书桌上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再次让内心荡起涟漪......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的一段真实的童年上学时光。作者因为淘气被原来的学校退学,来到了小林宗作担任校长的巴学园,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活,同时小林宗作的教育方式也为作者一生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许小林宗作创立的巴学园在现在看来很另类,但它确实也成就了很多孩子的梦想。后记中作者提到,身材矮小的高桥君在滨名湖畔的安藤电气公司担任“协调工作”;患过小儿麻痹的阿泰成为了物理学家;作者是著名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细细思量,巴学园崇尚的教育理念其实就是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挖掘孩子内心的真善美。就像小林宗作在编韵律操的时候感慨:“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由此可见,孩子们对所处环境的认知真的很重要。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应该是对换位思考最形象的解释。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有时候喜欢用成人惯有的思维去理解问题,就像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对一个小朋友的采访所描述的那样,当观众听到孩子说“我会先告诉乘客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一个个笑得东倒西歪。林克莱特注视着这个孩子,没想到孩子的泪水夺眶而出,“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的!”这是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所以,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多一些耐心,遇到不同意见时,只听,不着急下结论,也许你会等来一个暖心的答案。

课堂上也经常会和孩子们出现思维的碰撞,作为老师如何巧妙的呈现正确思维又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呢?这就需要耐心聆听,这样才能透过言语去感受孩子的内心,小林宗作和小豆豆第一次见面时,竟然耐心的听她讲了四个小时。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孩子具有自由、活泼的天性,他们的内心永远装着你可能理解不了的奇妙想法,所以,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蹲下来看学生”,你会看到一个很真实的世界。

一次语文课上,我提问了一个有难度的问题,一个经常不举手的同学小心翼翼地举起了手,他怯生生地回答了问题,竟然完全正确。我很惊讶于他的表现,微笑着说:“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老师想和你握握手。”说完走到他跟前,握住他的小手,那腼腆的笑容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像变了个人似的,回答问题也积极了不少,读书群里他读得古诗最有感情,抑扬顿挫,经常受到表扬。也许老师一句不经意的鼓励,一个柔和的眼神,亦或是一次亲切的交谈,都会在学生内心埋下希望的种子,用心浇灌,也许会成长为我们内心期许的模样。

小林宗作先生经常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让巴学园的孩子们的心灵都充溢着愉悦感,这也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活力。作为教育者,理应热爱孩子、信赖孩子,相信在师生共同构建的“尊重在心、和谐你我”的教育共同体下,我们的课堂会充满趣味性和人文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也会更充盈。

“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多么触动人心的话语呀!童年应该是一首诗,一首歌,一幅画......苏霍姆林斯基在《帕甫雷什中学》中写道:“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为乐精神以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的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充满期待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慰藉。教育追求的应该是挖掘孩子内心的真善美,并让它生根、发芽,最终等到它具有恒久意义的绽放。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